Login
欢迎访问考试集-www.kaoshiji.cn 考试集,让考试更简单!懂考试,更懂你!
我要投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安全退出

第8章试卷《心理与教育测量(第四版)》戴海崎主编教材-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5月1日-ISBN9787566829700-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

更新时间: 2025-08-10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试卷页数】:共56页/预览前40题

试卷大小8.89M

下载方式】:百度网盘

 提 取 码】:bbgf

下载地址】:https://www.kaoshiji.cn/312347xlx/985.html


教材名称:《心理与教育测量(第四版)

主编:戴海琦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版次:2018年5月1日

ISBN:9787566823700

                                                

·

考试集教材配套题库介绍

一、精准匹配教材,一站式学习解决方案

二、题库核心优势

一、单项选择题(60题)

二、多项选择题(40题)

三、判断题(40题)

四、填空题(40题)

五、名词解释题(40题)

六、简答题(40题)

七、论述题(15题)

八、材料分析题(5题)

 

 

考试集教材配套题库介绍

一、精准匹配教材,一站式学习解决方案

本网站专注于为高等教育教材,提供全章节配套题库服务,完全覆盖教材知识点。题库设计严格遵循教材章节结构,助力学习者系统掌握知识体系。

二、题库核心优势 

1.题量丰富,解析详尽 

每章独立题库,总计超千道高质量试题。每题均附标准答案+逐题解析,深入剖析考点,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2.灵活下载,多端适配  

支持题库下载,满足打印、笔记等个性化学习需求。配套手机在线刷题小程序,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自动记录进度与错题。  

3. 智能功能,高效提分  

小程序智能归纳易错题型,针对性强化薄弱环节。限时自测,还原真实考试环境,提升应试能力。  

考试集官网[www.kaoshiji.cn]下载试题

关注微信公众号:百业先生,为您提供一站式服务。

              

第8章试卷《心理与教育测量(第四版)》戴海崎主编教材-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5月1日-ISBN9787566829700-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图1)

扫一扫,码上刷题

考试集,让学习更简单!

                                                

第八章试卷-章节练习

第八章 常模参照测验

1. 常模的类型

2. 常模团体的选取  

3. 常模的适用性与局限
 

                                                

一、单项选择题(60题)

1.下列哪种常模反映的是个体在特定发展阶段上的典型表现?

A.标准分数常模     B.发展常模

C.百分位常模       D.离差智商常模

答案B

解析:发展常模(如年龄常模、年级常模)通过描述个体在特定发展阶段的平均表现来建立标准,反映发展规律。其他选项属于团体内常模或标准化分数,与阶段发展无关。

2.选取常模团体时,若样本量过小可能导致什么问题?

A.常模的稳定性降低       B.常模的代表性增强

C.测验分数分布更集中     D.测验信度显著提高

答案A

解析:样本量过小会降低常模的稳定性,导致结果波动性大。其他选项中,B与C为反向效果,D与信度无直接关联。

3.关于常模团体取样过程的描述,以下哪项最关键?

A.样本需覆盖所有潜在群体     B.取样方法需随机且透明

C.样本需包含特殊群体         D.取样时间需跨越多年

答案B

解析:取样过程的明确性(如随机抽样、方法透明)是确保代表性的前提。A可能不现实,C与D非核心要求。

4.若某测验常模的适用对象为“城市中学生”,但实际被试为“农村中学生”,这主要反映了常模的什么问题?

A.样本过时     B.群体界限模糊

C.适用性不足     D.局限性未说明

答案C

解析:常模的适用性要求明确界定目标群体,若实际被试与常模群体不匹配(如城乡差异),则适用性不足。

5.以下哪项是常模的典型局限性?

A.无法比较不同测验分数     B.无法反映个体绝对能力水平

C.无法用于诊断性评估       D.无法建立标准化程序

答案B

解析:常模仅提供相对位置信息(如“高于80%的人”),无法直接评估个体实际能力或绝对水平。其他选项与常模功能无关。

6.以下哪种常模需要基于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解释分数?

A.年龄常模       B.离差智商

C.百分位常模     D.标准分数常模

答案C

解析:百分位常模通过百分比形式表示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如“处于第65百分位”),属于团体内常模。其他选项中,A为发展常模,B、D为标准化分数。

7.在常模团体选取中,若研究者未明确说明抽样方法,最可能违反哪项原则?

A.群体界限模糊       B.样本量过小

C.取样过程不透明     D.常模缺乏近时性

答案C

解析:取样过程必须明确且有详尽描述,否则会导致他人无法验证样本代表性。未说明抽样方法直接违反此原则。

8.若某测验同时建立了“全国中学生常模”和“某省农村中学生常模”,这体现了哪项要求?

A.样本量适当       B.一般常模与特殊常模结合

C.群体界限明确     D.常模具有近时性

答案B

解析:一般常模(如全国范围)与特殊常模(如特定地区或群体)结合,可兼顾普遍性与针对性,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9.某测验常模发布于2010年,若2025年仍直接使用该常模,可能因什么问题导致解释偏差?

A.常模团体缺乏代表性     B.常模样本量不足

C.常模缺乏近时性          D.取样过程未明确

答案C

解析:常模团体必须是近时的,社会环境变化可能导致群体特征改变,旧常模无法准确反映当前群体水平。

10.常模无法解释个体分数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常模仅提供相对比较     B.常模未考虑测验信度

C.常模依赖样本代表性     D.常模缺乏标准化程序

答案A

解析:常模只能说明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无法解释分数差异的具体原因(如能力、环境因素),这是其固有局限性。

11.某测验用“儿童语言发展里程碑”解释幼儿得分,这属于哪种常模的应用?

A.标准分数常模      B.百分位常模

C.发展常模          D.离差智商常模

答案C

解析:发展常模通过描述个体在特定发展阶段的平均表现(如语言发展里程碑)来解释分数,反映发展规律。其他选项属于团体内常模或标准化分数。

12.若常模团体未明确排除非目标群体成员,最可能违反哪项原则?

A.样本量不足         B.群体界限模糊

C.取样过程不透明     D.常模缺乏近时性

答案B

解析:群体构成的界限必须明确,否则常模团体无法准确代表目标群体(如中学生),导致解释偏差。

13.研究者在论文中未详细说明常模团体的抽样方法,这会影响常模的什么特性?

A.稳定性       B.代表性

C.可验证性     D.近时性

答案C

解析:取样过程必须明确且有详尽描述,否则他人无法验证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降低常模的可信度。

14.某测验常模样本量仅为30人,但目标群体总数达10万人,这可能导致什么问题?

A.常模分数分布失真     B.常模适用性增强

C.测验信度显著提高     D.常模时效性下降

答案A

解析:样本量过小可能导致分数分布无法准确反映目标群体特征(如极端值缺失),降低常模的稳定性。

15.常模无法直接用于比较两个不同测验分数,根本原因在于?

A.常模未标准化          B.常模团体可能不同

C.常模缺乏绝对标准      D.常模仅提供相对位置

答案B

解析:不同测验的常模团体可能存在差异(如年龄、地区),直接比较分数无意义。需通过等值转换或共同参照标准才能比较。

16.某测验用“三年级学生的平均阅读水平”解释被试得分,这属于哪种常模?

A.标准分数常模     B.发展常模

C.离差智商常模     D.团体内百分位常模

答案B

解析:发展常模通过特定发展阶段(如年级)的平均表现解释分数,反映个体在发展进程中的相对位置。其他选项属于标准化分数或团体内比较。

17.若常模团体仅包含城市学生,未纳入农村学生,最可能违反哪项原则?

A.样本量不足         B.群体界限模糊

C.样本缺乏多样性     D.取样过程不透明

答案C

解析:常模团体需具有代表性,若仅包含单一群体(如城市学生),可能无法代表整体目标群体(如全国中学生),导致样本缺乏多样性。

18.研究者在论文中未说明常模团体的抽样方法,这会影响常模的什么特性?

A.稳定性       B.代表性

C.可重复性     D.近时性

答案C

解析:取样过程需明确且详尽,否则他人无法验证研究方法,导致常模的可重复性降低。

19.某测验2020年建立的常模,若2025年仍直接使用,可能因何导致解释偏差?

A.常模团体缺乏代表性     B.常模样本量过小

C.常模缺乏近时性         D.取样过程未说明

答案C

解析:常模团体需是近时的,社会环境或教育水平变化可能导致群体特征改变,旧常模无法准确反映当前群体水平。

20.常模无法完全适应个体特殊需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常模仅提供相对比较     B.常模未考虑个体差异

C.常模依赖群体平均       D.常模缺乏标准化程序

答案C

解析:常模基于群体平均水平制定,无法兼顾所有个体的特殊情况(如身体或认知差异),这是其以群体为参照的固有局限。

21.某测验用“同龄儿童平均词汇量”解释幼儿语言能力,这属于哪种常模?

A.标准分数常模     B.发展常模

C.百分位常模       D.离差智商常模

答案B

解析:发展常模通过描述特定发展阶段(如年龄)的群体平均表现来解释分数,反映个体在发展进程中的相对位置。其他选项属于团体内常模或标准化分数。

22.若常模团体仅包含某一性别群体,未涵盖另一性别,可能导致什么问题?

A.常模分数分布失真     B.样本量不足

C.常模缺乏代表性       D.取样过程不透明

答案C

解析:常模团体需是目标群体的代表性样本,若仅包含单一性别,可能无法准确反映整体群体特征,导致常模缺乏代表性。

23.关于常模团体样本量的说法,以下哪项正确?

A.样本量越大,常模越准确     B.样本量需根据群体异质性调整

C.样本量过小不影响稳定性     D.样本量由测验长度直接决定

答案B

解析:样本大小需适当,具体取决于目标群体的异质性和规模。异质性越高,所需样本量越大,而非单纯追求“越大越好”。

24.某测验2015年建立的常模,若2025年直接用于解释同一群体分数,可能因何导致偏差?

A.常模团体界限模糊     B.常模缺乏近时性

C.取样过程未说明       D.样本量不足

答案B

解析:常模团体需是近时的,社会环境或教育水平的变化可能导致群体特征改变,旧常模无法准确反映当前群体水平。

25.若某学生测验得分高于常模平均数,能否直接判断其能力优秀?为什么?

A.能,因平均数代表中等水平         B.不能,因常模仅提供相对位置

C.能,因高于平均数即优于多数人     D.不能,因常模未考虑测验难度

答案B

解析:常模仅说明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如“高于平均数”),无法直接判断其绝对能力水平,这是常模的固有局限性。

26.关于标准分数常模,以下哪种说法正确?

A.表示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     B.以百分位形式呈现

C.仅适用于发展常模               D.无法比较不同测验

答案A

解析:标准分数常模(如Z分数)通过计算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差值,再除以标准差,反映个体分数与群体平均水平的距离。百分位常模(B)属于团体内常模,标准分数可跨测验比较(D错误)。

27.选取常模团体时,若目标群体包含多个子群体,应如何处理?

A.仅选取一个子群体     B.随机选取部分子群体

C.按比例分层抽样       D.忽略子群体差异

答案C

解析:为确保代表性,常模团体需通过分层抽样涵盖目标群体的所有重要子群体(如按地区、性别分层),并保证各层比例合理。

28.某测验常模样本量为500人,但目标群体总数为1000人,是否需要扩大样本量?

A.需要,样本量不足     B.不需要,已足够

C.取决于群体异质性     D.取决于测验长度

答案C

解析:样本大小需根据群体异质性调整。若目标群体内部差异大(如包含不同能力水平学生),500人可能不足;若群体同质,则可能足够。

29.若常模建立于2010年,2025年使用时应如何调整?

A.直接使用旧常模     B.重新建立新常模

C.结合新旧常模       D.修正分数解释

答案B

解析:常模团体需是近时的。若社会环境、教育政策等发生重大变化,群体特征可能改变,需重新建立常模以确保解释准确性。

30.常模在解释个体分数时,为何需结合其他评估方法?

A.常模仅提供相对位置     B.常模无法反映发展变化

C.常模依赖样本代表性     D.常模缺乏标准化程序

答案A

解析:常模仅说明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如“高于平均数”),无法全面评估能力水平或诊断具体问题,需结合其他方法(如标准参照测验)进行综合分析。

31.离差智商常模的核心计算依据是什么?

A.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值         B.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绝对差值

C.个体分数在团体中的百分位排名     D.基于标准差的标准化分数

答案D

解析:离差智商通过标准分数(Z分数)计算,反映个体分数与团体平均水平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属于团体内常模的标准化形式。

32.若常模团体仅包含高能力学生,未涵盖中等和低能力学生,可能导致什么问题?

A.常模分数分布失真     B.样本量不足

C.常模缺乏代表性     D.取样过程不透明

答案C

解析:常模团体需是目标群体的代表性样本,若仅包含高能力学生,无法准确反映整体群体(如全体中学生)的特征,导致常模缺乏代表性。

33.关于常模团体样本量的说法,以下哪项正确?

A.样本量越大,常模越准确     B.样本量需根据群体异质性调整

C.样本量过小不影响稳定性     D.样本量由测验长度直接决定

答案B

解析:样本大小需适当,具体取决于目标群体的异质性和规模。异质性越高(如包含不同能力水平学生),所需样本量越大,而非单纯追求“越大越好”。

34.某测验2018年建立的常模,若2025年直接用于解释同一群体分数,可能因何导致偏差?

A.常模团体界限模糊     B.常模缺乏近时性

C.取样过程未说明       D.样本量不足

答案B

解析:常模团体需是近时的,社会环境或教育政策的变化可能导致群体特征改变,旧常模无法准确反映当前群体水平。

35.若某学生测验得分等于常模平均数,能否直接判断其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为什么?

A.能,因平均数代表中等水平          B.不能,因常模仅提供相对位置

C.能,因等于平均数即优于半数人      D.不能,因常模未考虑测验难度

答案B

解析:常模仅说明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如“等于平均数”),无法直接判断其绝对能力水平,这是常模的固有局限性。

36.关于百分位常模的解释,以下哪项正确?

A.表示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     B.反映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C.仅适用于发展常模           D.需通过标准差计算

答案B

解析:百分位常模通过百分比形式表示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如“处于第75百分位”),属于团体内常模的核心功能。其他选项描述的是标准分数或发展常模的特征。

37.若常模团体未涵盖目标群体中的特殊子群体,可能导致什么问题?

A.常模分数分布失真     B.样本量不足

C.常模缺乏代表性       D.取样过程不透明

答案C

解析:常模团体需是目标群体的代表性样本,若忽略重要子群体(如少数民族),可能导致常模无法准确反映整体群体特征,降低其代表性。

38.关于常模团体样本量的说法,以下哪项正确?

A.样本量越大,常模越准确     B.样本量需根据群体异质性调整

C.样本量过小不影响稳定性     D.样本量由测验长度直接决定

答案B

解析:样本大小需适当,具体取决于目标群体的异质性和规模。异质性越高(如包含不同能力水平学生),所需样本量越大,而非单纯追求“越大越好”。

39.某测验2015年建立的常模,若2025年直接用于解释同一群体分数,可能因何导致偏差?

A.常模团体界限模糊     B.常模缺乏近时性

C.取样过程未说明       D.样本量不足

答案B

解析:常模团体需是近时的,社会环境或教育政策的变化可能导致群体特征改变,旧常模无法准确反映当前群体水平。

40.若某学生测验得分低于常模平均数,能否直接判断其能力不足?为什么?

A.能,因平均数代表中等水平          B.不能,因常模仅提供相对位置

C.能,因低于平均数即劣于多数人     D.不能,因常模未考虑测验难度

答案B

解析:常模仅说明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如“低于平均数”),无法直接判断其绝对能力水平,这是常模的固有局限性。

41.关于常模团体的“近时性”原则,以下哪种情况最符合违反该原则?

A.常模团体包含不同年级学生     B.常模建立于10年前且未更新

C.样本量过小导致分布不均       D.未说明抽样方法

答案B

解析:近时性要求常模团体必须反映当前群体的特征。若常模建立时间久远且未更新(如10年前),可能因社会环境或教育水平变化导致群体特征改变,从而无法准确解释当前分数。

42.某测验用“同龄儿童平均身高”解释个体数据,这属于哪种常模?

A.发展常模          B.团体内常模

C.标准分数常模      D.离差智商常模

答案A

解析:发展常模通过描述特定发展阶段(如年龄)的群体平均表现(如身高、语言能力)来解释分数,反映个体在发展进程中的相对位置。

43.在常模团体选取中,若未明确排除非目标群体成员,会导致什么问题?

A.样本量不足         B.群体界限模糊

C.取样过程不透明     D.常模缺乏近时性

答案B

解析:群体构成的界限必须明确,否则常模团体可能包含非目标群体成员(如教师),导致无法准确代表目标群体(如学生),降低常模的代表性。

44.某测验同时建立“全国常模”和“某省常模”,这体现了哪项要求?

A.样本量适当       B.一般常模与特殊常模结合

C.群体界限明确     D.取样过程明确

答案B

解析:一般常模(如全国范围)与特殊常模(如特定地区)结合,可兼顾普遍性与针对性,满足不同用户需求,体现“注意一般常模与特殊常模的结合”原则。

45.常模无法直接用于诊断学习障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常模仅提供相对位置     B.常模未考虑个体差异

C.常模依赖群体平均       D.常模缺乏标准化程序

答案A

解析:常模仅说明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如“低于平均数”),无法直接判断其是否达到临床诊断标准(如学习障碍需结合绝对能力水平),这是常模的固有局限性。

46.关于常模团体样本量的选择,以下哪种说法最准确?

A.样本量越大,常模越准确     B.样本量需根据群体异质性调整

C.样本量过小不影响稳定性     D.样本量由测验长度直接决定

答案B

解析:样本大小需适当,具体取决于目标群体的异质性和规模。若群体内部差异大(如包含不同能力水平学生),所需样本量需更大;若群体同质,则较小样本量即可保证稳定性。

47.某测验用“五年级学生的平均数学成绩”解释被试得分,这属于哪种常模?

A.标准分数常模     B.发展常模

C.百分位常模       D.离差智商常模

答案B

解析:发展常模通过特定发展阶段(如年级)的群体平均表现解释分数,反映个体在发展进程中的相对位置。其他选项属于团体内常模或标准化分数。

48.若某测验同时建立“全国青少年常模”和“某城市青少年常模”,这体现了哪项原则?

A.样本量适当        B.一般常模与特殊常模结合

C.群体界限明确     D.取样过程明确

答案B

解析:一般常模(如全国范围)与特殊常模(如特定城市)结合,可兼顾普遍性与针对性,满足不同用户需求,体现“注意一般常模与特殊常模的结合”原则。

49.某测验2010年建立的常模,若2025年直接用于解释同一群体分数,最可能因何导致偏差?

A.常模团体界限模糊     B.常模缺乏近时性

C.取样过程未说明       D.样本量不足

答案B

解析:常模团体需是近时的,社会环境或教育政策的变化可能导致群体特征改变,旧常模无法准确反映当前群体水平。

50.若某学生测验得分高于常模平均数,但实际能力未达优秀,可能是什么原因?

A.常模仅提供相对位置     B.常模未考虑测验难度

C.常模团体缺乏代表性     D.取样过程不透明

答案A

解析:常模仅说明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如“高于平均数”),无法直接判断其绝对能力水平。若团体整体水平较低,即使高于平均数,个体能力也可能未达优秀。

51.若常模团体包含非目标群体成员,最可能违反哪项原则?

A.样本量不足         B.群体界限模糊

C.常模缺乏近时性     D.取样过程不透明

答案B

解析:群体构成的界限必须明确,否则常模团体无法准确代表目标群体(如学生),导致解释偏差。包含非目标成员会直接模糊群体界限。

52.某测验常模团体未涵盖低收入家庭学生,可能导致什么问题?

A.常模分数分布失真     B.样本量不足

C.常模缺乏代表性       D.取样过程未说明

答案C

解析:常模团体需是目标群体的代表性样本,若忽略重要子群体(如低收入家庭学生),可能导致常模无法准确反映整体群体特征,降低其代表性。

53.研究者在论文中未说明常模团体的抽样方法,这会影响常模的什么特性?

A.稳定性       B.代表性

C.可验证性     D.近时性

答案C

解析:取样过程需明确且有详尽描述,否则他人无法验证研究方法,导致常模的可验证性(即他人能否复现研究)降低。

54.若目标群体内部差异较大,常模团体样本量应如何调整?

A.保持较小样本量                 B.随机扩大样本量

C.按能力分层抽样并增加样本量     D.仅选取高能力学生

答案C

解析:群体异质性越高,所需样本量越大,且需通过分层抽样确保各子群体(如不同能力水平)均被充分代表,以保证常模的稳定性。

55.常模在解释个体分数时,为何无法直接用于评估教育干预效果?

A.常模仅提供相对位置     B.常模未考虑测验信度

C.常模依赖样本代表性     D.常模缺乏标准化程序

答案A

解析:常模仅说明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如“高于平均数”),无法直接判断其绝对能力变化或干预效果,需结合其他评估方法(如前后测对比)进行综合分析。

56.若常模团体建立于1990年,2025年仍直接使用,最可能因何导致解释偏差?

A.常模团体界限模糊       B.常模缺乏近时性

C.样本量不足             D.取样过程未说明

答案B

解析:常模团体需是近时的。若常模建立时间久远(如1990年),社会环境、教育水平或群体特征可能发生显著变化,导致旧常模无法准确反映当前群体水平。

57.某测验用“六年级学生平均阅读速度”解释被试得分,这属于哪种常模?

A.标准分数常模     B.发展常模

C.百分位常模       D.离差智商常模

答案B

解析:发展常模通过特定发展阶段(如年级)的群体平均表现解释分数,反映个体在发展进程中的相对位置。其他选项属于团体内常模或标准化分数。

58.某测验同时建立“城市学生常模”和“农村学生常模”,这体现了哪项原则?

A.样本量适当       B.一般常模与特殊常模结合

C.群体界限明确     D.取样过程明确

答案B

解析:一般常模(如城市范围)与特殊常模(如农村范围)结合,可兼顾普遍性与针对性,满足不同用户需求,体现“注意一般常模与特殊常模的结合”原则。

59.若目标群体包含不同能力水平学生,常模团体样本量应如何调整?

A.保持较小样本量                   B.随机扩大样本量

C.按能力分层抽样并增加样本量       D.仅选取高能力学生

答案C

解析:群体异质性越高,所需样本量越大,且需通过分层抽样确保各子群体(如不同能力水平)均被充分代表,以保证常模的稳定性。

60.常模无法直接用于判断个体是否达到及格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常模仅提供相对位置     B.常模未考虑测验难度

C.常模依赖群体平均       D.常模缺乏标准化程序

答案A

解析:常模仅说明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如“高于平均数”),无法直接判断其是否达到绝对标准(如及格线),这是常模以群体为参照的固有局限。



下载详情底部广告位

文章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