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欢迎访问考试集-www.kaoshiji.cn 考试集,让考试更简单!懂考试,更懂你!
我要投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安全退出

第10章试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陈琦、刘儒德主编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1日-ISBN9787303241576-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

更新时间: 2025-08-03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试卷页数】:共59页/预览前10页

试卷大小3.87M

下载方式】:百度网盘

 提 取 码】:pgz7

下载地址】:https://www.kaoshiji.cn/311333jyx/942.html


教材名称:《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

主编:陈琦、刘儒德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2019年4月1日

ISBN:9787303241576

                                                

·

考试集教材配套题库介绍

一、精准匹配教材,一站式学习解决方案

二、题库核心优势

一、单项选择题(60题)

二、多项选择题(40题)

三、判断题(40题)

四、填空题(40题)

五、名词解释题(40题)

六、简答题(40题)

七、论述题(15题)

八、材料分析题(5题)

 

 

考试集教材配套题库介绍

一、精准匹配教材,一站式学习解决方案

本网站专注于为高等教育教材,提供全章节配套题库服务,完全覆盖教材知识点。题库设计严格遵循教材章节结构,助力学习者系统掌握知识体系。

二、题库核心优势 

1.题量丰富,解析详尽 

每章独立题库,总计超千道高质量试题。每题均附标准答案+逐题解析,深入剖析考点,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2.灵活下载,多端适配  

支持题库下载,满足打印、笔记等个性化学习需求。配套手机在线刷题小程序,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自动记录进度与错题。  

3. 智能功能,高效提分  

小程序智能归纳易错题型,针对性强化薄弱环节。限时自测,还原真实考试环境,提升应试能力。  

考试集官网[www.kaoshiji.cn]下载试题

关注微信公众号:百业先生,为您提供一站式服务。

              

第10章试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陈琦、刘儒德主编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1日-ISBN9787303241576-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图1)

扫一扫,码上刷题

考试集,让学习更简单!

                                                

第十章试卷-章节练习

第十章 技能的学习

第一节 技能的概述

第二节 动作技能

第三节 心智技能

                                                

一、单项选择题(60题)

1.以下哪项不属于技能的基本特点?

A.技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                 B.技能的形成以完善认知结构为基础

C.技能的活动方式具有高度自动化特点     D.技能的形成需要借助内部语言完成

答案B

解析:技能的基本特点包括:①通过学习形成(排除A);②活动方式高度自动化(排除C);③动作执行需借助内部语言(排除D)。而“完善认知结构”是心智技能形成的要求,并非技能的基本特点,故选B。

2.关于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分类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是否需要操作器械为标准         B.以动作的精细程度为标准

C.以是否需要肌肉运动参与为标准     D.以是否涉及逻辑判断为标准

答案C

解析: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核心区别在于是否依赖肌肉运动:动作技能需肌肉协调(如写字),心智技能依赖认知操作(如心算)。选项C准确概括了这一分类标准,其他选项均非教材定义的分类依据。

3.动作技能培训中,“先分解练习后整体练习”的要求对应以下哪一原则?

A.充分练习原则     B.动作定型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言传身教原则

答案C

解析:动作技能培训需遵循“部分→整体→部分→整体”的循环原则(菲茨与波斯纳理论),即先分解练习再整合,体现循序渐进原则(选项C)。其他选项中,定型原则强调动作标准化,与分解练习无直接关联。

4.根据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理论,哪一阶段需要明确活动方向并建立初步动作体系?

A.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B.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C.原型定向阶段     D.原型操作阶段

答案C

解析:加里培林理论将心智技能形成分为五阶段,其中“原型定向阶段”需理解任务要求并建立动作框架(选项C)。选项A对应物质化操作阶段,选项B为外部言语指导阶段,均晚于原型定向阶段。

5.下列哪项措施最符合心智技能培养要求?

A.要求学生反复抄写公式以强化记忆     B.通过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算法

C.引导学生用内部语言复述解题步骤     D.增加习题数量以提升解题速度

答案C

解析:心智技能培养需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选项C通过内部语言整合认知)。选项A、D为机械重复,选项B属动作技能演示,均不符合心智技能以内部认知操作为核心的特征。

6.技能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哪方面?

A.仅通过重复练习强化行为模式     B.直接决定个体的先天反应能力

C.促进认知结构完善与问题解决效率提升     D.完全替代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答案C

解析:技能的作用包括:①完善认知结构(排除D);②提升问题解决效率(选C)。选项A混淆技能与习惯,选项B错误,因技能需后天习得而非先天。

7.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学习者从认知阶段过渡到联系形成阶段的标志是?

A.能够完整演示动作流程         B.动作之间开始建立协调关系

C.无需视觉辅助即可完成动作     D.动作速度达到熟练水平

答案B

解析:动作技能形成阶段(菲茨与波斯纳理论):认知阶段侧重动作理解,联系形成阶段侧重动作间协调(选B)。选项A属认知阶段成果,选项C、D属自动化阶段特征。

8.根据动作技能的保持规律,以下哪项表述最准确?

A.动作技能一旦形成即终身保留     B.保持效果仅依赖初始练习强度

C.定期复练可有效延缓技能衰退     D.技能保持与陈述性记忆机制完全相同

答案C

解析:动作技能保持规律:①长期记忆存储(排除A);②需定期练习维持(选C)。选项B错误,因保持需持续练习;选项D错误,因技能记忆依赖程序性记忆系统,与陈述性记忆不同。

9.安德森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中,认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A.将各动作序列整合为连贯程序     B.通过外部言语指导调整动作

C.理解技能要求并构建心智表征     D.实现动作的自动化执行

答案C

解析:安德森三阶段理论:认知阶段需构建心智表征(选C)。选项A属关联阶段,选项B对应加里培林的出声言语阶段,选项D属自动化阶段。

10.心智技能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用“出声思考”的方式描述解题步骤,这一措施符合以下哪项要求?

A.激发积极思维与言语活动       B.强调动作的精确性与规范性

C.通过变式练习拓展应用场景     D.建立动作与言语的对应关系

答案A

解析:心智技能培养需激发内部言语(选项A)。“出声思考”是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过渡的手段(如加里培林理论),选项B、D侧重动作技能,选项C属迁移能力培养,均不直接对应。

11.技能与陈述性知识的主要区别体现在?

A.技能需通过反复背诵获得        B.技能以动作经验为载体

C.技能的形成不需要意识控制      D.技能一旦形成即无法修改

答案B

解析:技能的本质是动作经验(排除A),其载体是程序性知识而非陈述性知识(选B)。选项C错误,因动作技能初期需意识控制;选项D错误,因技能可通过练习优化。

12.动作技能形成阶段中,学习者开始建立动作间的动态协调关系的阶段是?

A.认知阶段       B.联系形成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整合阶段

答案B

解析:联系形成阶段的核心特征是动作间协调(选B)。选项A侧重动作理解,选项C强调无意识执行,选项D非教材定义阶段。

13.心智技能培养中,通过改变问题情境的非本质特征以促进迁移的要求被称为?

A.原型启发       B.变式练习

C.思维可视化     D.情境模拟

答案B

解析:变式练习通过调整问题表现形式(如改变数字、情境)强化本质特征理解(选B)。选项A侧重灵感触发,选项C、D属具体教学方法,非核心要求。

14.加里培林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中,哪一阶段需将外部操作转化为内部心智操作?

A.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B.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C.内部言语阶段             D.原型内化阶段

答案D

解析:原型内化阶段需将外部动作内化为心智操作(选D)。选项A、B属外部操作阶段,选项C为最终自动化阶段。

15.动作技能培训中,教师采用“慢速示范+关键节点暂停”的方法,主要为了满足以下哪项要求?

A.建立动作表象     B.强化肌肉记忆

C.突出动作要领     D.降低练习难度

答案C

解析:慢速示范与暂停可帮助学生聚焦关键动作(选C)。选项A需配合视觉辅助,选项B依赖重复练习,选项D非直接目的。

16.技能与习惯的核心差异体现在?

A.技能需通过有意识练习形成,习惯可无意识形成     B.技能具有明确目的性,习惯缺乏目标导向

C.技能依赖肌肉协调,习惯依赖认知操作             D.技能形成后不可修改,习惯可随环境改变

答案B

解析:技能的本质是“为达到特定目标而执行的动作方式”(如写字技能),具有明确目的性;习惯可能是无意识的重复行为(如咬指甲),缺乏目标导向(选B)。选项A中习惯也可通过练习形成(如戒烟),选项C混淆动作与认知载体,选项D错误,因技能可通过练习优化。

17.下列哪项属于开放动作技能的典型例子?

A.组装乐高积木     B.乒乓球发球

C.演奏定音鼓       D.书写规范汉字

答案B

解析:开放动作技能需根据动态环境调整动作(如乒乓球发球需应对对手回球),封闭动作技能在稳定环境中完成(如组装积木、演奏定音鼓、写字)。选项B符合开放技能特征。

18.根据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理论,哪一阶段需将外部动作序列完全转化为内部心智操作?

A.原型定向阶段     B.原型操作阶段

C.原型内化阶段     D.内部言语阶段

答案C

解析:原型内化阶段需将外部动作内化为心智活动(如心算替代笔算),选项A侧重动作框架理解,选项B为外部操作阶段,选项D属自动化阶段。

19.动作技能保持的干扰说与消退说的根本分歧在于?

A.遗忘是否因记忆痕迹消退       B.遗忘是否因新旧动作干扰

C.技能记忆是否依赖长时存储     D.肌肉疲劳是否影响动作准确性

答案B

解析: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因动作序列间相互干扰(如同时学游泳和爬泳),消退说强调不练习导致记忆减弱(选B)。选项A为消退说核心观点,与干扰说无关。

20.心智技能培养中,教师要求学生用“一题多解”方法分析问题,这一措施旨在?

A.强化动作的精确性与规范性        B.促进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

C.通过变式练习拓展认知灵活性      D.建立动作与言语的对应关系

答案C

解析“一题多解”属于变式练习,通过改变问题解决路径强化本质理解(选C)。选项B侧重言语内化,选项A、D属动作技能要求,与心智技能无关。

21.技能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最准确的描述是?

A.技能完全等同于程序性知识           B.技能是程序性知识的动态运用

C.程序性知识是技能的静态存储形式     D.两者属于完全独立的知识类型

答案B

解析:技能是程序性知识在特定情境中的动态运用(如骑车技能需调用平衡相关的程序性知识),选项B准确概括了这一关系。选项A错误,因技能需结合具体动作;选项C混淆静态与动态关系;选项D不符合知识分类理论。

22.下列哪项属于连续动作技能的典型例子?

A.篮球罚球     B.游泳自由泳

C.书法运笔     D.钢琴单音弹奏

答案B

解析:连续动作技能需在动态中持续调整动作(如自由泳需持续划水与呼吸配合),非连续技能则由离散动作组成(如罚球、单音弹奏)。选项B符合连续技能特征。

23.安德森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中,联结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A.将动作序列整合为连贯程序并减少错误     B.通过外部言语指导调整动作方向

C.构建技能的心智表征与操作框架           D.实现动作的完全自动化执行

答案A

解析:联结阶段需将分散的动作步骤整合为连贯程序,并通过练习降低错误率(选A)。选项C属认知阶段任务,选项D为自动化阶段特征。

24.动作技能保持规律中,心理练习对哪类技能效果最显著?

A.简单、低复杂度的动作技能     B.复杂、需策略调整的动作技能

C.肌肉力量主导的粗大动作技能     D.精细控制的手部动作技能

答案B

解析:心理练习通过模拟动作流程强化认知表征,对复杂技能(如体操动作)的效果优于简单技能(选B)。选项C、D依赖肌肉记忆,心理练习作用有限。

25.心智技能培养中,教师引导学生用流程图表示解题步骤,这一措施旨在?

A.强化动作的精确性与规范性         B.促进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

C.通过结构化表征提升认知灵活性     D.建立动作与言语的对应关系

答案C

解析:流程图属于结构化表征工具,可帮助学生理清步骤间的逻辑关系(选C)。选项B侧重言语内化,选项A、D属动作技能要求,与心智技能无关。

26.技能与知识的本质区别在于?

A.技能是静态的,知识是动态的     B.技能需通过练习获得,知识可通过传授获取

C.技能是程序性知识,知识是陈述性知识     D.技能直接指导行为,知识间接影响行为

答案B

解析:技能需通过练习形成(如骑车技能需反复练习),而知识可通过直接传授获得(如历史事件记忆)。选项C混淆了技能与程序性知识的从属关系,选项A、D未准确概括本质差异。

27.动作技能培训中,教师通过实时语音纠正学生动作偏差,这一措施属于哪种反馈类型?

A.内在反馈     B.追加反馈

C.同时反馈     D.终末反馈

答案B

解析:追加反馈指动作完成后由外部提供的反馈(如教师语音纠正),选项B正确。选项C为动作进行时同步反馈(如触觉提示),选项D为动作结束后的结果反馈(如计时成绩)。

28.根据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理论,哪一阶段需将内部言语转化为具体操作步骤?

A.原型定向阶段     B.原型操作阶段

C.原型内化阶段     D.自动化阶段

答案B

解析:原型操作阶段需将内部心智表征转化为外部动作(如用笔算验证心算结果),选项B正确。选项C强调外部动作内化,选项D为最终自动化阶段。

29.动作技能保持的“痕迹消退说”认为,遗忘的主要原因是?

A.新旧技能间的相互干扰             B.记忆痕迹未得到强化而逐渐减弱

C.肌肉疲劳导致动作准确性下降       D.缺乏外部环境提示引发记忆提取失败

答案B

解析:痕迹消退说强调记忆痕迹因缺乏练习而减弱(选B)。选项A对应干扰说,选项C、D与技能保持的神经机制无关。

30.心智技能培养中,教师要求学生用“自我提问”策略监控解题过程,这一措施旨在?

A.强化动作的精确性与规范性       B.促进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

C.通过元认知调节提升思维质量     D.建立动作与言语的对应关系

答案C

解析“自我提问”属于元认知策略,通过监控和调节思维过程提升心智技能(选C)。选项B侧重言语内化,选项A、D属动作技能要求,与心智技能无关。

31.下列哪项属于封闭动作技能的典型特征?

A.需根据环境动态调整动作     B.在稳定环境中完成标准化动作

C.动作执行依赖团队配合       D.动作结果受对手行为直接影响

答案B

解析:封闭动作技能在稳定、可预测的环境中完成(如打字、射击),动作标准化程度高(选B)。选项A、D为开放技能特征(如足球带球),选项C属合作技能范畴。

32.动作技能培训中,“降低动作难度+分解练习”的要求对应哪一原则?

A.充分练习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反馈强化原则     D.动作定型原则

答案B

解析:分解练习与难度递进是循序渐进原则的核心(如先练单手投篮再练完整动作),选项B正确。选项A强调练习量,选项C侧重反馈类型,选项D强调动作标准化。

33.根据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理论,哪一阶段需将内部言语转化为具体操作步骤?

A.原型定向阶段     B.原型操作阶段

C.原型内化阶段     D.自动化阶段

答案B

解析:原型操作阶段需将内部心智表征转化为外部动作(如用笔算验证心算结果),选项B正确。选项C强调外部动作内化,选项D为最终自动化阶段。

34.动作技能保持的“过度练习效应”表明?

A.练习量越大,保持效果越差           B.适度额外练习可增强技能稳定性

C.仅需达到基本熟练度即可停止练习     D.肌肉疲劳会抵消练习收益

答案B

解析:过度练习指在达到基本熟练后继续练习,可巩固动作记忆(如钢琴家反复练习同一曲目),选项B正确。选项A、C与实证结果相反,选项D未直接关联保持规律。

35.心智技能培养中,教师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这一措施旨在?

A.强化动作的精确性与规范性     B.促进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

C.通过可视化工具提升认知灵活性     D.建立动作与言语的对应关系

答案C

解析:思维导图通过可视化呈现知识关联,帮助学生建立整体认知框架(选C)。选项B侧重言语内化,选项A、D属动作技能要求,与心智技能无关。

36.下列哪项属于非连续动作技能的典型例子?

A.跳水旋转     B.跑步冲刺

C.书法运笔     D.钢琴连奏

答案A

解析:非连续动作技能由离散动作组成(如跳水旋转的翻转动作),连续动作技能需持续调整(如跑步、连奏)。选项A符合非连续技能特征,其他选项均属连续技能。

37.动作技能培训中,教师通过“镜像示范”让学生观察正确动作,这一措施属于哪种练习策略?

A.心理练习     B.分解练习

C.观察学习     D.变式练习

答案C

解析:镜像示范通过视觉模仿促进技能习得(如舞蹈动作学习),属于观察学习策略(选C)。选项A依赖动作想象,选项B侧重动作拆解,选项D强调情境变化。

38.根据心智技能形成的有关理论,哪一阶段需将内部言语转化为具体操作步骤?

A.原型定向阶段     B.原型操作阶段

C.原型内化阶段     D.自动化阶段

答案B

解析:原型操作阶段需将内部心智表征转化为外部动作(如用笔算验证心算结果),选项B正确。选项C强调外部动作内化,选项D为最终自动化阶段。

39.动作技能保持的“情境依赖效应”表明?

A.技能遗忘仅因记忆痕迹消退         B.相同情境下技能保持效果更佳

C.肌肉疲劳会加速动作准确性下降     D.缺乏反馈导致动作变形

答案B

解析:情境依赖效应指在原始练习环境中技能保持更好(如泳池中游泳技能优于陆地模拟),选项B正确。选项A对应痕迹消退说,选项C、D与情境因素无关。

40.心智技能培养中,教师要求学生用“自我解释”策略复述解题逻辑,这一措施旨在?

A.强化动作的精确性与规范性       B.促进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

C.通过元认知监控提升思维质量     D.建立动作与言语的对应关系

答案C

解析“自我解释”通过主动阐述思维过程增强理解(如解释代数步骤的合理性),属于元认知监控策略(选C)。选项B侧重言语内化,选项A、D属动作技能要求,与心智技能无关。



下载详情底部广告位

文章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