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欢迎访问考试集-www.kaoshiji.cn 考试集,让考试更简单!懂考试,更懂你!
我要投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安全退出

第7章试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陈琦、刘儒德主编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1日-ISBN9787303241576-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

更新时间: 2025-08-03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试卷页数】:共60页/预览前10页

试卷大小4.04M

下载方式】:百度网盘

 提 取 码】:sz52

下载地址】:https://www.kaoshiji.cn/311333jyx/939.html


教材名称:《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

主编:陈琦、刘儒德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2019年4月1日

ISBN:9787303241576

                                                

·

考试集教材配套题库介绍

一、精准匹配教材,一站式学习解决方案

二、题库核心优势

一、单项选择题(60题)

二、多项选择题(40题)

三、判断题(40题)

四、填空题(40题)

五、名词解释题(40题)

六、简答题(40题)

七、论述题(15题)

八、材料分析题(5题)

 

 

考试集教材配套题库介绍

一、精准匹配教材,一站式学习解决方案

本网站专注于为高等教育教材,提供全章节配套题库服务,完全覆盖教材知识点。题库设计严格遵循教材章节结构,助力学习者系统掌握知识体系。

二、题库核心优势 

1.题量丰富,解析详尽 

每章独立题库,总计超千道高质量试题。每题均附标准答案+逐题解析,深入剖析考点,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2.灵活下载,多端适配  

支持题库下载,满足打印、笔记等个性化学习需求。配套手机在线刷题小程序,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自动记录进度与错题。  

3. 智能功能,高效提分  

小程序智能归纳易错题型,针对性强化薄弱环节。限时自测,还原真实考试环境,提升应试能力。  

考试集官网[www.kaoshiji.cn]下载试题

关注微信公众号:百业先生,为您提供一站式服务。

              

第7章试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陈琦、刘儒德主编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1日-ISBN9787303241576-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图1)

扫一扫,码上刷题

考试集,让学习更简单!

                                                

第七章试卷-章节练习

第七章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 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

第二节 个人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节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第四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60题)

1.格式塔学派的完形-顿悟说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

A.强调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B.主张学习是通过试误逐渐形成的

C.认为学习是顿悟而非盲目尝试       D.强调外部强化对学习的作用

答案C

解析:格式塔学派反对行为主义“试误说”,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强调对问题情境整体结构的理解。选项C直接体现了这一核心观点,其他选项均为行为主义或联结主义的主张。

2.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中,潜伏学习的核心特征是?

A.学习需要明显的外在奖励         B.学习结果不立即表现于行为中

C.学习必须通过反复试误完成       D.学习依赖于肌肉运动的精细协调

答案B

解析:潜伏学习指个体在没有强化的情况下仍能获得知识,但行为表现可能延迟。托尔曼通过白鼠走迷宫实验证明,即使无食物奖励,白鼠仍会形成认知地图,选项B准确描述了这一现象。

3.布鲁纳的认知表征理论中,儿童认知发展顺序为?

A.动作表征→符号表征→图像表征       B.图像表征→动作表征→符号表征

C.动作表征→图像表征→符号表征       D.符号表征→图像表征→动作表征

答案C

解析:布鲁纳提出认知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动作表征(通过动作理解世界)、图像表征(形成心理图像)、符号表征(使用语言符号抽象表达)。选项C符合这一顺序。

4.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策略”主要目的是?

A.提供具体实例促进机械记忆       B.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C.直接呈现新知识以减少认知负荷       D.通过奖励强化学习行为

答案B

解析: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引导性材料,旨在帮助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建立联系,促进有意义学习。选项B准确反映了其核心功能。

5.学习的信息加工论中,“工作记忆”的主要作用是?

A.永久存储信息以备长期提取       B.对信息进行短暂加工与操作

C.控制注意资源分配               D.将感官输入转化为神经信号

答案B

解析: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负责临时存储和加工信息(如计算、推理)。选项A对应长时记忆,选项C涉及注意控制,选项D属于感觉登记阶段,均不符合题意。

6.早期认知学习理论对教育改革的核心启示是?

A.强调机械重复训练以巩固知识         B.主张学习应通过试误逐步形成联结

C.重视学习情境的整体性与理解性       D.提倡外部强化对学习行为的塑造

答案C

解析:早期认知学习理论(如格式塔学派)强调学习是对问题情境整体结构的顿悟,而非局部试误或强化。选项C体现了这一思想对教育的启示,即教学应关注知识的整体性和学生的理解过程。

7.布鲁纳提出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中,“动机原则”强调?

A.学习内容应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       B.教学需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C.学科知识需以基本结构形式呈现        D.学习过程应注重逐步分化与整合

答案B

解析:布鲁纳的“动机原则”认为,教学应通过内在奖励(如好奇心、胜任感)激发学习动机,而非依赖外部强化。选项B准确反映了这一原则的核心。

8.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根本差异在于?

A.学习材料是否具有逻辑意义       B.学习者是否主动建构知识

C.教师是否直接呈现知识结论       D.学习结果是否立即外显

答案C

解析:发现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结论,而接受学习则由教师直接呈现知识。选项C直接区分了两者的核心特征,其他选项可能涉及相关因素但非根本差异。

9.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是?

A.学习材料具有潜在逻辑意义       B.学习者具备任意认知结构

C.教学采用发现学习模式           D.学习过程伴随外部强化

答案A

解析:有意义学习要求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如科学概念),且学习者需具备相关认知结构以同化新知识。选项A是必要条件之一,选项B错误(需具备“相关”而非“任意”认知结构)。

10.信息加工论中,“执行控制”过程的主要功能是?

A.调节注意资源分配与策略选择       B.将感官输入转化为神经信号

C.永久存储信息以备提取       D.对信息进行短暂加工与操作

答案A

解析:执行控制是信息加工系统中的中央处理器,负责调控注意、选择策略和监控学习过程。选项A准确描述了其功能,选项D对应工作记忆,选项B属于感觉登记阶段。

11.早期认知学习理论的启示中,最强调教学应关注的是?

A.知识的片段化记忆         B.学习情境的整体结构

C.外部奖励的及时给予       D.肌肉运动的精细协调

答案B

解析:早期认知学习理论(如格式塔学派)认为学习是对问题情境整体关系的顿悟,而非局部试误。因此,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整体结构,而非孤立记忆碎片化信息。选项B直接体现了这一启示。

1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中,“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

A.降低知识难度以适应学生水平       B.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C.强调死记硬背以巩固基础           D.通过反复练习形成自动化技能

答案B

解析: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如基本概念、原理)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促进迁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选项B准确反映了这一理论的核心价值。

13.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键区别在于?

A.学习材料是否具有逻辑意义       B.学习者是否主动建构知识

C.教师是否直接呈现知识结论       D.学习结果是否立即外显

答案C

解析:发现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结论,而接受学习则由教师直接呈现知识。选项C直接区分了两者的核心特征,其他选项可能涉及相关因素但非根本差异。

14.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需满足的外部条件是?

A.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B.学习者具备相关认知结构

C.教学采用发现学习模式           D.学习过程伴随外部强化

答案A

解析: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要求学习材料本身具有潜在逻辑意义(如科学概念),且能与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联系。选项A是必要条件之一,选项B属于内部条件。

15.信息加工论中,“感觉登记”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A.对信息进行短暂加工与操作           B.永久存储信息以备长期提取

C.以图像或声像形式保留感官输入       D.控制注意资源分配与策略选择

答案C

解析:感觉登记是信息加工的第一个阶段,以感觉痕迹(如视觉暂留、回声记忆)的形式短暂保留感官输入。选项C准确描述了这一阶段的特点,选项A对应工作记忆,选项B对应长时记忆。

16.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中,“符号学习”的核心是?

A.通过试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       B.形成对环境的“认知地图”

C.依赖外部强化维持学习行为        D.强调肌肉运动的协调性

答案B

解析:托尔曼认为,学习是通过形成对环境的“认知地图”(心理表征)来实现的,而非单纯的行为反应。选项B直接体现了符号学习的本质,其他选项为行为主义或联结主义观点。

17.布鲁纳提出的“结构原则”主张教学内容应?

A.完全符合学生当前认知水平       B.以学科基本结构为核心组织

C.强调具体实例的详细讲解         D.通过反复练习形成自动化技能

答案B

解析:布鲁纳的“结构原则”强调教学应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结构展开,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选项B准确反映了这一原则的核心要求。

18.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策略”中,“比较性组织者”的作用是?

A.直接呈现新知识以减少认知负荷       B.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C.对比新旧知识以明确差异             D.提供具体实例促进机械记忆

答案C

解析:比较性组织者通过对比新旧知识的异同,帮助学生明确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的联系与区别。选项C准确描述了其功能,选项B对应陈述性组织者。

19.信息加工论中,“长时记忆”的存储方式主要是?

A.以感觉痕迹形式短暂保留       B.通过复述将信息转化为图像

C.以语义编码形式组织知识       D.依赖执行控制调节注意资源

答案C

解析:长时记忆的存储主要通过语义编码(对意义的理解)实现,而非感觉痕迹或图像形式。选项C符合信息加工论的观点,选项A对应感觉登记,选项B涉及工作记忆的加工。

20.发现学习相对于接受学习的优势在于?

A.更适用于低认知水平的学习者       B.能直接呈现知识结论以提高效率

C.更有利于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D.强调外部奖励对学习行为的塑造

答案C

解析:发现学习通过自主探究促进深度理解,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选项C准确反映了其优势,选项B为接受学习的特点。

21.布鲁纳的认知表征理论中,儿童通过肢体动作理解世界的阶段是?

A.动作表征       B.图像表征

C.符号表征       D.语言表征

答案A

解析:布鲁纳提出认知发展经历动作表征、图像表征、符号表征三个阶段。动作表征是初始阶段,儿童通过实际操作和肢体动作理解世界,选项A符合这一特征。

22.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中,新知识纳入认知结构的关键过程是?

A.自主发现结论       B.机械重复训练

C.意义同化与整合       D.外部强化塑造行为

答案C

解析:接受学习强调学习者通过教师呈现的知识,主动将其与已有认知结构进行意义同化,形成逻辑联系。选项C准确描述了这一过程的核心。

23.信息加工论中,学习的“内部条件”主要指?

A.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B.教学环境的优化设计

C.学习者的动机与认知结构       D.教师的指导策略与反馈

答案C

解析:内部条件是学习者自身具备的因素(如动机、已有知识),外部条件涉及材料和环境。选项C符合内部条件的定义,其他选项属于外部条件或教学策略。

24.托尔曼的潜伏学习实验最直接证明了?

A.学习必须依赖即时强化       B.学习结果会立即表现为行为

C.学习可在无强化下发生       D.学习是盲目试误的过程

答案C

解析:潜伏学习实验中,白鼠在无食物奖励时仍形成认知地图,证明学习可在无外部强化下发生。选项C直接体现了这一结论,否定行为主义强化观。

25.布鲁纳的“动机原则”在教学中最强调?

A.通过降低难度适应学生水平         B.激发内在学习兴趣与好奇心

C.强调知识的基本结构与系统性       D.提供具体实例促进机械记忆

答案B

解析:布鲁纳认为内在动机(如探究欲、胜任感)比外部奖励更能促进深度学习。选项B准确反映了动机原则的核心,即通过内在兴趣驱动学习行为。

26.信息加工论中,“执行控制”过程最核心的功能是?

A.调节注意资源分配与策略选择       B.永久存储信息以备提取

C.将感官输入转化为神经信号         D.对信息进行短暂加工与操作

答案A

解析:执行控制是信息加工系统的中央处理器,负责调控注意方向、选择加工策略并监控学习过程。选项A准确描述了其核心功能,选项D对应工作记忆,选项B和C分别属于长时记忆和感觉登记阶段。

27.布鲁纳提出的“程序原则”在教学中强调?

A.教学内容应完全符合学生当前水平       B.教学步骤需遵循知识内在逻辑顺序

C.通过反复练习形成自动化技能           D.直接呈现知识结论以提高效率

答案B

解析:程序原则要求教学步骤应符合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认知结构。选项B准确反映了这一原则的核心,选项A对应“动机原则”,选项C和D为行为主义或接受学习的特点。

28.托尔曼的“认知地图”与行为主义S-R联结的根本区别在于?

A.强调外部强化对学习的作用             B.认为学习是盲目试误的过程

C.主张学习是对环境整体关系的理解       D.依赖肌肉运动的精细协调

答案C

解析:托尔曼的认知地图强调个体对环境整体结构的理解,而非局部刺激-反应联结。选项C直接体现了这一理论对行为主义的突破,其他选项均为行为主义的核心观点。

29.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中,“下位学习”发生的条件是?

A.新知识是原有观念的特例或例证       B.新知识与原有观念无直接联系

C.新知识包含原有观念的抽象概括       D.学习材料本身缺乏逻辑意义

答案A

解析:下位学习指将新知识纳入原有观念的从属类别中(如学习“苹果”后学习“红富士苹果”)。选项A准确描述了其条件,选项C对应上位学习,选项B和D为无意义学习的特征。

30.信息加工论中,“工作记忆”的容量限制主要通过什么策略缓解?

A.复述与组织           B.感觉登记的延长

C.长时记忆的提取       D.执行控制的强化

答案A

解析:工作记忆容量有限(约7±2个组块),可通过复述(重复信息)和组织(将信息结构化)策略扩展有效容量。选项A准确反映了缓解容量限制的方法,其他选项不直接解决容量问题。

31.信息加工论中,“编码”过程的核心功能是?

A.将感官输入转化为神经信号       B.对信息进行短暂加工与操作

C.将信息转化为长时记忆的存储形式       D.调节注意资源分配与策略选择

答案C

解析:编码是信息从工作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关键步骤,通过语义编码等方式将信息转化为可存储的形式。选项C准确描述了这一功能,选项A对应感觉登记,选项B对应工作记忆。

32.奥苏贝尔的“上位学习”发生的典型情境是?

A.学习“苹果”后学习“红富士苹果”       B.学习“水果”前先学习“苹果”

C.学习“苹果”与“橘子”的共同特征       D.学习无逻辑意义的随机词汇

答案B

解析:上位学习是将具体知识(如“苹果”)纳入更抽象的上位概念(如“水果”)中。选项B符合这一过程,选项A为下位学习,选项C为并列结合学习。

33.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中,学习结果的直接证据是?

A.形成刺激-反应联结               B.获得即时外部奖励

C.构建对环境的“认知地图”        D.肌肉运动的精细化

答案C

解析:托尔曼认为,学习是通过构建对环境的“认知地图”(心理表征)实现的,而非单纯的行为反应。选项C直接体现了这一理论的核心。

34.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中,“结构”教学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知识难度以适应学生水平       B.促进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能力

C.强调具体实例的详细讲解           D.通过反复练习形成自动化技能

答案B

解析: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如概念、原理)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促进迁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选项B准确反映了这一目标。

35.信息加工论中,“反应生成”阶段的核心任务是?

A.提取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到工作记忆        B.根据加工后的信息做出行为或答案

C.对感官输入进行初步筛选与识别          D.调节注意方向与加工策略

答案B

解析:反应生成是信息加工的最终阶段,学习者根据处理后的信息执行动作或生成答案。选项B准确描述了这一阶段的功能,选项A对应提取阶段,选项C对应感觉登记。

36.布鲁纳提出的“强化原则”与传统行为主义强化的本质区别在于?

A.强调外部奖励对学习行为的塑造       B.认为强化是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

C.强化应延迟至学习结果形成后         D.强化需与内在认知结构建立联系

答案D

解析:布鲁纳的强化原则强调通过内在认知结构的完善(如理解知识逻辑)实现自我强化,而非依赖外部奖励。选项D体现了这一理论对行为主义外部强化的突破。

37.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中,“并列结合学习”的典型例子是?

A.学习“三角形”后学习“等边三角形”       B.学习“苹果”与“橘子”的共同特征

C.学习“水果”前先学习“苹果”             D.学习无逻辑意义的随机词汇

答案B

解析:并列结合学习指新旧知识虽无上下位关系,但存在共同特征或逻辑联系(如颜色与形状的关系)。选项B符合这一情境,选项A为下位学习,选项C为上位学习。

38.信息加工论中,学习的“外部条件”最核心的要素是?

A.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与呈现方式       B.学习者的动机与已有认知结构

C.教学环境的优化与干扰减少           D.教师的指导策略与反馈频率

答案A

解析:外部条件指学习材料本身的特性(如是否具有逻辑意义)及教学呈现方式。选项A准确反映了外部条件的核心,选项B属于内部条件。

39.早期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核心启示是?

A.强调机械重复训练以巩固知识         B.主张学习应通过试误逐步形成联结

C.重视学习情境的整体性与理解性       D.提倡外部强化对学习行为的塑造

答案C

解析:早期认知学习理论(如格式塔学派)强调学习是对问题情境整体结构的顿悟,而非局部试误或强化。选项C体现了这一思想对教育的启示,即教学应关注知识的整体性和学生的理解过程。

40.托尔曼的“潜伏学习”实验最直接反驳了行为主义的哪一观点?

A.学习必须依赖即时强化       B.学习是盲目试误的过程

C.学习结果会立即表现为行为       D.学习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

答案A

解析:潜伏学习实验证明,学习可在无即时强化的情况下发生,直接否定了行为主义“学习必须依赖外部强化”的核心观点。选项A准确体现了这一反驳。


下载详情底部广告位

文章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