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欢迎访问考试集-www.kaoshiji.cn 考试集,让考试更简单!懂考试,更懂你!
我要投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安全退出

第2章试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陈琦、刘儒德主编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1日-ISBN9787303241576-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

更新时间: 2025-08-03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试卷页数】:共59页/预览前10页

试卷大小4.01M

下载方式】:百度网盘

 提 取 码】:pjxn

下载地址】:https://www.kaoshiji.cn/311333jyx/934.html


教材名称:《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

主编:陈琦、刘儒德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2019年4月1日

ISBN:9787303241576

                                                

·

考试集教材配套题库介绍

一、精准匹配教材,一站式学习解决方案

二、题库核心优势

一、单项选择题(60题)

二、多项选择题(40题)

三、判断题(40题)

四、填空题(40题)

五、名词解释题(40题)

六、简答题(40题)

七、论述题(15题)

八、材料分析题(5题)

 

 

考试集教材配套题库介绍

一、精准匹配教材,一站式学习解决方案

本网站专注于为高等教育教材,提供全章节配套题库服务,完全覆盖教材知识点。题库设计严格遵循教材章节结构,助力学习者系统掌握知识体系。

二、题库核心优势 

1.题量丰富,解析详尽 

每章独立题库,总计超千道高质量试题。每题均附标准答案+逐题解析,深入剖析考点,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2.灵活下载,多端适配  

支持题库下载,满足打印、笔记等个性化学习需求。配套手机在线刷题小程序,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自动记录进度与错题。  

3. 智能功能,高效提分  

小程序智能归纳易错题型,针对性强化薄弱环节。限时自测,还原真实考试环境,提升应试能力。  

考试集官网[www.kaoshiji.cn]下载试题

关注微信公众号:百业先生,为您提供一站式服务。

              

第2章试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陈琦、刘儒德主编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1日-ISBN9787303241576-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图1)

扫一扫,码上刷题

考试集,让学习更简单!

                                                

第二章试卷-章节练习

第二章 学生心理发展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第二节 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

第三节 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60题)

1.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的核心机制是适应过程,包括同化和顺应。以下哪种描述最准确地体现了“顺应”的含义?

A.个体将新经验纳入已有图式,以维持认知平衡      

B.个体调整已有图式以适应当前新经验,实现认知平衡

C.个体通过重复行为强化已有图式      

D.个体在外部指导下改变行为模式

答案B

解析: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的实质是适应过程,其中“顺应”指个体主动修改已有图式来适应新经验,以恢复认知平衡。选项B正确描述了这一机制;选项A描述的是“同化”,选项C和D与顺应无关,而是其他概念。

2.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仅限于具体事物或情境。这描述的是哪个阶段的特点?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

解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包括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是儿童能进行逻辑思维,但依赖于具体事物,无法处理抽象概念。选项C正确;选项A强调动作协调,选项B以自我中心思维为主,选项D涉及抽象推理。

3.在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他律道德”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A.道德判断基于规则的内在理解和对公平的考量      B.道德规则被视为绝对权威,违反规则必受惩罚

C.道德决策依赖于社会情境和他人的期望            D.儿童能灵活调整道德规则以适应不同情境

答案B

解析: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分为他律道德(约4-7岁)和自律道德(约10岁以上)。他律道德阶段中,儿童视规则为不可改变的权威,道德判断以结果为导向,强调服从和惩罚。选项B正确;选项A和D描述自律道德,选项C更接近社会学习理论。

4.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以下哪项最准确地定义了最近发展区?

A.儿童独立完成任务的实际发展水平      B.儿童在成人指导下能完成任务的潜在发展水平

C.儿童认知发展的自然成熟阶段          D.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发展的直接影响

答案B

解析: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或更有能力同伴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水平(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教学应基于此区促进发展。选项B正确;选项A仅描述实际水平,选项C强调生物成熟,选项D泛化文化影响。

5.在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中,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将青春期的核心冲突描述为什么?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同一感对角色混乱      D.亲密感对孤独感

答案C

解析:埃里克森的情感发展理论将人生分为八个阶段,青春期(12-18岁)的核心冲突是“同一感对角色混乱”,涉及个体探索自我身份和角色。选项C正确;选项A对应幼儿期(1-3岁),选项B对应学龄初期(3-6岁),选项D对应成年早期(18-40岁)。

6.维果茨基的“内化学说”主要解释以下哪种心理过程?

A.生物成熟对认知能力的自然影响       B.社会性互动转化为个体内部心理功能

C.通过反复练习强化行为模式           D.遗传因素决定的心理发展阶段

答案B

解析:维果茨基认为,高级心理功能(如逻辑思维)最初以社会互动形式(如语言交流)存在,后通过"内化"转化为个体内部心理活动。选项B正确描述此过程;选项A强调生物因素,选项C属行为主义观点,选项D为遗传决定论,均不符合内化学说。

7.根据皮亚杰理论,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最重要的认知成就是什么?

A.掌握守恒概念           B.获得客体永久性

C.发展抽象推理能力       D.理解他人观点

答案B

解析:感知运动阶段的核心成就是"客体永久性"(9-12个月),即意识到物体离开视线仍存在。选项B正确;选项A是具体运算阶段成就,选项C属形式运算阶段,选项D在前运算阶段尚未完全形成。

8.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6-12岁儿童面临的主要冲突是什么?

A.信任感对不信任感       B.勤奋感对自卑感

C.自主感对羞耻感         D.同一感对角色混乱

答案B

解析:埃里克森将学龄期(6-12岁)的核心冲突定义为"勤奋感对自卑感",儿童通过学业和社交任务建立能力自信。选项B正确;选项A对应婴儿期,选项C为幼儿期,选项D属青春期。

9.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到"自律道德"阶段时,其典型特征是?

A.根据行为后果而非意图判断对错       B.将规则视为绝对权威不可更改

C.考虑行为动机和情境的灵活性         D.依赖外部惩罚约束道德行为

答案C

解析:自律道德阶段(约10岁后)的儿童能基于行为动机、情境灵活判断,理解规则可协商。选项C正确;选项A和B描述他律道德特征,选项D强调外部约束,与自律道德自主性不符。

10.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心理发展的关键动力是?

A.个体生物成熟的内在时间表      B.社会文化环境提供的符号工具

C.刺激-反应联结的重复强化       D.自我探索实现的认知平衡

答案B

解析:维果茨基认为社会文化传递的符号工具(语言、文字等)是心理发展的核心媒介,推动高级心理功能形成。选项B正确;选项A属皮亚杰观点,选项C为行为主义理论,选项D描述皮亚杰的平衡化机制。

11.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机制中,"平衡化"过程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A.通过生物成熟推动认知结构自然进化      B.整合同化与顺应以达成更高水平的认知平衡

C.强化外部环境对行为的塑造作用          D.加速语言符号系统的内化过程

答案B

解析:平衡化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的核心动力,指个体通过协调同化(吸收新经验)与顺应(调整图式)的冲突,实现认知结构的动态平衡与升级。选项B正确;选项A忽略主动建构,选项C属行为主义观点,选项D是维果茨基理论概念。

12.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强调发展过程的四个维度,以下哪项不属于其核心主张?

A.心理功能从低级向高级转化          B.发展由社会文化历史条件决定

C.认知发展遵循固定生物学时间表      D.语言符号系统是心理活动的核心工具

答案C

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发展受社会文化驱动(B),通过语言工具实现心理功能升级(A、D),反对生物学决定论。选项C是皮亚杰阶段论观点,与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立场相悖,故为正确答案

13.根据维果茨基理论,儿童将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的过程体现了:

A.同化机制      B.最近发展区

C.内化学说      D.客体永久性

答案C

解析:维果茨基的"内化学说"指出:社会互动中的语言等符号工具,通过内化形成个体内部心理活动(如自言自语到内部思考)。选项C正确;选项A属皮亚杰理论,选项B是教学应用概念,选项D是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成就。

14.埃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的发展任务是解决以下哪种冲突?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勤奋感对自卑感

C.亲密感对孤独感      D.繁殖感对停滞感

答案C

解析:埃里克森阶段理论中,成年早期的核心冲突是"亲密感对孤独感",即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选项C正确;选项A属幼儿期(1-3岁),选项B为学龄期(6-12岁),选项D对应中年期(40-65岁)。

15.在道德认知发展中,科尔伯格提出的"遵守法规以维持社会秩序"属于哪个阶段?

A.惩罚与服从取向      B.相对功利取向

C.遵守法规取向        D.社会契约取向

答案C

解析: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遵守法规取向"(阶段4)强调服从权威和社会秩序。选项C正确;选项A(阶段1)关注行为后果的惩罚,选项B(阶段2)注重利益交换,选项D(阶段5)主张规则的可变性。

16.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的起点是"图式",下列关于图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A.遗传获得的固定行为反射模式              B.通过社会互动形成的高级心理结构

C.个体为理解世界而建构的动态认知框架      D.外部环境强化的条件反射系统

答案C

解析:皮亚杰将图式定义为个体主动建构的、可调整的认知结构,用于组织和解释经验。选项C正确;选项A混淆了先天反射与建构性图式,选项B属维果茨基观点,选项D为行为主义概念。

17.维果茨基提出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核心依据是?

A.儿童认知发展遵循预定生物学时间表          B.教学需基于儿童已成熟的心理机能

C.教学在最近发展区内可促进潜在机能转化      D.重复训练能加速自然发展进程

答案C

解析:维果茨基主张教学应针对"最近发展区"(潜在发展水平),通过社会互动将外部能力内化为心理机能。选项C正确;选项A/B是皮亚杰理论对教学的看法,选项D强调机械训练,不符合社会建构理念。

18.根据埃里克森理论,幼儿期成功解决"主动感对内疚感"冲突的儿童最可能表现为?

A.形成对主要抚养者的基本信任      B.独立完成穿衣、进食等自理任务

C.主动探索环境并承担简单责任      D.专注于掌握学业技能和社交规则

答案C

解析:此阶段儿童通过自主发起活动(如角色扮演)发展目标感,成功则形成"主动感",失败导致内疚。选项C符合主动探索特征;选项A属婴儿期任务,选项B对应幼儿早期(1-3岁)自主感,选项D属学龄期勤奋感。

19.在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个体为获得他人认可而遵守规则"属于哪个阶段?

A.惩罚与服从取向      B.人际和谐与一致取向

C.社会契约取向        D.普遍伦理原则取向

答案B

解析:科尔伯格阶段3(人际和谐取向)的道德判断以维持人际关系和他人认可为核心。选项B正确;选项A关注权威惩罚,选项C强调民主法律可变性,选项D基于抽象伦理原则。

20.维果茨基理论中"心理工具"的主要作用是?

A.替代生物本能以实现更高效的行为反应      B.帮助个体直接适应物理环境需求

C.重组低级心理功能为高级文化认知形式      D.通过刺激强化塑造特定行为模式

答案C

解析:维果茨基认为语言等心理工具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能将低级自然心理功能(如无意注意)转化为高级文化功能(如有意记忆)。选项C正确;选项A/B忽略社会中介作用,选项D属行为主义观点。

21.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形式运算阶段的核心认知特征是?

A.通过感知动作探索世界              B.依赖具体事物进行逻辑思维

C.运用抽象符号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D.以自我为中心解读外部信息

答案C

解析:形式运算阶段的核心特征是超越具体经验,能进行抽象思维、假设检验和系统性推理(如解决"如果-那么"问题)。选项C正确;选项A属感知运动阶段,选项B为具体运算阶段特征,选项D是前运算阶段特点。

22.维果茨基将儿童在活动中自言自语的现象称为"自我中心言语",他认为其功能主要是?

A.满足生物性情绪宣泄需求        B.通过语言调节自身行为以解决问题

C.吸引他人注意的社会化手段      D.无意义的认知不成熟表现

答案B

解析:维果茨基认为自我中心言语是内化过程中的过渡形式,帮助儿童规划行为(如:"我现在要搭积木")。选项B正确;选项A/D忽视其认知功能,选项C混淆了皮亚杰早期观点(维果茨基认为这是社会语言向内部语言转化的工具)。

23.埃里克森理论中,老年期的发展任务是处理哪种冲突?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勤奋感对自卑感

C.繁殖感对停滞感      D.自我整合对绝望感

答案D

解析:老年期的核心冲突是回顾人生时产生的"自我整合感"(接纳生命意义)或"绝望感"(悔恨遗憾)。选项D正确;选项A属幼儿期,选项B为学龄期,选项C对应中年期。

24.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的典型表现是?

A.为避免惩罚而服从规则              B.通过互惠互利维持关系

C.为保护生命权而违反不公正法律      D.遵守社会契约以保障公共利益

答案C

解析:阶段6的道德判断基于普世伦理(如生命尊严、平等),可能为更高原则挑战现有法律(如公民抗命)。选项C正确;选项A属阶段1,选项B为阶段2,选项D是阶段5特征。

25.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强调"中介作用",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儿童通过直接操作物体获得物理经验      B.成人用语言指导儿童将外部信息转化为心理符号

C.遗传基因预设认知发展顺序              D.重复练习强化刺激-反应联结

答案B

解析:维果茨基认为社会文化工具(如语言)在个体与环境间起"中介"作用,成人通过语言引导儿童内化高级心理功能。选项B正确;选项A属皮亚杰的直接经验论,选项C强调生物决定,选项D为行为主义观点。

26.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适应"过程包含两种相互作用机制,分别是:

A.内化与迁移      B.强化与消退

C.同化与顺应      D.观察与模仿

答案C

解析:皮亚杰提出适应通过"同化"(整合新经验到已有图式)和"顺应"(调整图式适应新经验)实现认知平衡。选项C正确;选项A属维果茨基理论,选项B为行为主义概念,选项D属社会学习理论。

27.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低级心理功能向高级心理功能转化的关键不包括:

A.心理活动的抽象化与系统化        B.生物遗传决定的自然成熟

C.社会文化工具的符号中介作用      D.个体对行为的主动调节与控制

答案B

解析: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C)和主动调节(D)推动心理功能升级(A),反对生物决定论。选项B是皮亚杰理论的核心观点,故为正确答案

28.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相对功利取向"阶段的典型表现是:

A.遵守规则以避免权威惩罚      B.通过交换利益满足个人需求

C.维护社会秩序与法律权威      D.遵循自我选择的伦理原则

答案B

解析:阶段2的道德判断以工具性交换为核心(如"你帮我,我就帮你"),关注个人利益互惠。选项B正确;选项A属阶段1,选项C为阶段4,选项D属阶段6。

29.埃里克森理论中,婴儿期的发展冲突是"基本信任对不信任",成功解决该冲突的婴儿会:

A.积极探索环境并承担责任      B.形成对主要抚养者的安全感

C.独立完成基础生活任务        D.建立学业和社交能力自信

答案B

解析:此阶段婴儿通过抚养者的及时回应发展对世界的信任感。选项B正确;选项A属学龄前期(3-6岁),选项C对应幼儿期(1-3岁),选项D属学龄期(6-12岁)。

30.关于认知发展的动力,维果茨基与皮亚杰的根本分歧在于:

A.是否承认遗传基因的基础作用      B.社会互动与个体探索何者为主导

C.发展阶段是否具有普遍顺序性      D.语言符号是否影响认知结构

答案B

解析:皮亚杰强调个体主动探索(如平衡化),维果茨基则主张社会互动(如最近发展区)是发展主因。选项B准确概括核心分歧;选项A两人均承认遗传基础,选项C两人均认可阶段顺序,选项D是维果茨基特有观点。

31.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核心局限是?

A.无法通过感官探索环境          B.缺乏客体永久性概念

C.自我中心主义与中心化倾向      D.不能进行任何逻辑推理

答案C

解析:此阶段儿童常从自身视角理解世界(自我中心),且注意力易聚焦于单一显著特征(中心化),忽视其他维度(如守恒实验)。选项C正确;选项A是感知运动阶段特点,选项B在感知运动末期已解决,选项D过度绝对(有初步逻辑但缺乏可逆性)。

32.维果茨基理论中,"最近发展区"概念对教学实践的主要启示是?

A.等待儿童自然成熟后再教授新知识           B.通过标准化测试严格分组教学

C.在同伴合作或成人引导下挑战潜在能力       D.重复训练直到技能自动化

答案C

解析:最近发展区强调社会互动(如协作、scaffolding)能帮助儿童跨越独立操作水平,实现潜能。选项C正确;选项A违背"教学走在发展前"原则,选项B忽略动态发展性,选项D忽视社会性中介。

33.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若未能建立稳定的自我同一感,最可能导致?

A.对生活环境产生深度不信任      B.因能力不足陷入自卑情绪

C.角色混乱与人生方向迷失      D.回避亲密关系陷入孤独

答案C

解析:此阶段核心危机是"同一感对角色混乱",失败将导致个体无法确认社会角色、价值观或未来目标(角色混乱)。选项C正确;选项A属婴儿期危机,选项B为学龄期危机,选项D属成年早期危机。

34.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社会契约取向"与"遵守法规取向"的本质区别在于?

A.是否考虑行为后果的严重性      B.是否承认规则的人为性与可变性

C.是否关注他人对行为的评价      D.是否依赖外部权威的约束力

答案B

解析:阶段4视规则为绝对权威,阶段5则认为规则是社会共识产物,可通过民主程序修正(如"法律应为多数人利益服务")。选项B准确指出对规则性质的认知差异;选项A/C/D在较低阶段已有体现。

35.根据维果茨基的观点,语言在内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是?

A.替代动作思维以提升反应速度      B.作为社会文化工具重组心理结构

C.通过语法训练强化记忆能力      D.消除个体认知发展的差异性

答案B

解析:维果茨基强调语言是核心"心理工具",通过社会互动内化,将低级自然心理过程(如直觉)重组为高级文化思维形式(如概念推理)。选项B正确;选项A简化其功能,选项C片面强调训练,选项D与个体差异性存在的事实矛盾。

36.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的实质是认知结构的不断重构,这一过程称为:

A.刺激泛化      B.平衡化

C.经典条件作用      D.社会传递

答案B

解析:皮亚杰提出"平衡化"是认知发展的核心动力,即通过同化与顺应的动态平衡推动图式升级。选项B正确;选项A/C属行为主义理论,选项D是维果茨基理论的关键概念。

37.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最直接指向教学的哪一功能?

A.评估儿童当前静态能力水平      B.提供标准化技能训练程序

C.搭建社会性认知支架促进潜能发展      D.等待自然成熟后实施教学

答案C

解析:最近发展区强调通过成人指导或同伴协作(社会性支架),帮助儿童跨越实际水平与潜在水平间的认知间隙。选项C正确;选项A仅关注现有水平,选项B忽略互动性,选项D违背"教学引导发展"原则。

38.埃里克森理论中,中年期的发展冲突"繁殖感对停滞感"主要指:

A.生育并抚养下一代的能力      B.创造社会价值与传承经验的使命感

C.建立职业身份与经济独立      D.形成亲密伴侣关系的需求

答案B

解析"繁殖感"包含生产性工作、指导下一代及社会贡献,超越生物学繁殖意义。选项B准确体现其社会性内涵;选项A局限在生理层面,选项C属青年期任务,选项D对应成年早期。

39.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好孩子取向"的核心判断标准是:

A.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条文                B.能否获得实际利益回报

C.是否满足他人期待与维持和谐关系      D.是否违背抽象伦理原则

答案C

解析:阶段3以人际和谐为导向,道德判断基于"好孩子"标准(如被他人喜欢、符合群体期望)。选项C正确;选项A属阶段4,选项B为阶段2,选项D属阶段6。

40.维果茨基认为高级心理功能的标志性特征是:

A.由生物本能直接驱动                   B.依赖具体感官刺激触发

C.通过文化符号系统中介的自我调节       D.通过反复试错形成自动化反应

答案C

解析:维果茨基指出高级心理功能(如逻辑记忆)以语言等符号为中介,具有有意性、社会性和自我调控性。选项C正确;选项A/B描述低级自然心理功能,选项D属行为主义学习机制。



下载详情底部广告位

文章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