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欢迎访问考试集-www.kaoshiji.cn 考试集,让考试更简单!懂考试,更懂你!
我要投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安全退出

第7章试卷《变态心理学》钱铭怡主编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ISBN978730116419-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

更新时间: 2025-08-11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试卷题数】:共280题/预览前40题

试卷大小4.03M

下载方式】:百度网盘

 提 取 码】:4pru

下载地址】:https://www.kaoshiji.cn/312347xlx/1003.html


教材名称:《变态心理学》

主编:钱铭怡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版次:2006年5月

ISBN:9787301106419

                                                

·

考试集教材配套题库介绍

一、精准匹配教材,一站式学习解决方案

二、题库核心优势

一、单项选择题(60题)

二、多项选择题(40题)

三、判断题(40题)

四、填空题(40题)

五、名词解释题(40题)

六、简答题(40题)

七、论述题(15题)

八、材料分析题(5题)

 

 

考试集教材配套题库介绍

一、精准匹配教材,一站式学习解决方案

本网站专注于为高等教育教材,提供全章节配套题库服务,完全覆盖教材知识点。题库设计严格遵循教材章节结构,助力学习者系统掌握知识体系。

二、题库核心优势 

1.题量丰富,解析详尽 

每章独立题库,总计超千道高质量试题。每题均附标答案+逐题解析,深入剖析考点,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2.灵活下载,多端适配  

支持题库下载,满足打印、笔记等个性化学习需求。配套手机在线刷题小程序,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自动记录进度与错题。  

3. 智能功能,高效提分  

小程序智能归纳易错题型,针对性强化薄弱环节。限时自测,还原真实考试环境,提升应试能力。  

考试集官网[www.kaoshiji.cn]下载试题

关注微信公众号:百业先生,为您提供一站式服务。

              

第7章试卷《变态心理学》钱铭怡主编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ISBN978730116419-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图1)

扫一扫,码上刷题

考试集,让学习更简单!

                                                

第七章试卷-章节练习

7章 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躯形式障碍

第三节 分离性障碍

 

                                                

一、单项选择题(60题)

1.关于三类主要精神障碍诊断系统的分类差异,以下哪项描述正确?

A.ICD-11将躯体形式障碍归入"神经症性障碍"大类            B.DSM-5保留"癔症"作为独立诊断类别

C.CCMD-3将分离性障碍与躯体形式障碍合并为"癔症"章节      D.三者均强调"医学无法解释的症状"作为核心诊断标准

答案C

解析CCMD-3将分离性障碍与躯体形式障碍统归于"癔症"章节,而ICD-11已取消"神经症"大类,DSM-5用"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替代了原癔症分类。D选项错误,因DSM-5更强调症状带来的心理困扰而非单纯医学无法解释。

2.疑病症患者最典型的认知特征是?

A.对身体状态的过度监控与灾难化联想       B.坚信自己患有严重疾病且拒绝医学检查

C.症状表现随医生解释而快速变化           D.长期反复就诊于不同科室

答案A

解析:疑病症核心是"对健康的过度担忧",即使检查结果阴性仍持续焦虑(B错误)。C是躯体化障碍特征,D属于躯体化障碍行为表现。

3.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标准要求症状数量至少达到?

A.3个以上器官系统的症状          B.6种以上自主神经症状

C.4种疼痛症状+2种胃肠道症状      D.8种不同性质躯体症状

答案D

解析:根据诊断标准,需存在多个(通常≥8种)、反复出现的躯体症状,且涉及不同系统。其他选项数值不符合具体诊断条目要求。

4.转换性障碍的运动症状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键鉴别点在于?

A.症状与解剖学分布不一致      B.发作时意识清晰度下降

C.存在继发性获益动机          D.脑电图显示异常放电

答案A

解析:转换性障碍症状常违反神经解剖生理规律(如单侧瘫痪但腱反射存在),而神经系统疾病症状与受损部位一致。D选项是癫痫特征,B、C非特异性鉴别指标。

5.分离性遗忘最突出的临床特征是?

A.顺行性遗忘为主      B.遗忘内容具有情境选择性

C.伴随虚构症状        D.记忆恢复呈阶段性

答案B

解析:分离性遗忘表现为对特定创伤事件相关经历的选择性遗忘,且遗忘范围无法用器质性疾病解释。顺行性遗忘(A)多见于脑损伤,虚构(C)常见于柯萨可夫综合征,阶段性恢复(D)可见于器质性疾病。

6.疼痛障碍与其他躯体形式障碍的核心鉴别点是?

A.疼痛部位固定且符合神经分布      B.疼痛严重程度与客观检查一致

C.疼痛成为患者生活主导关注点      D.疼痛由明确的创伤事件诱发

答案C

解析:疼痛障碍的关键特征是患者将疼痛作为生活核心,即使无明确医学证据仍持续关注(A错误,疼痛可能不符合神经分布;B错误,客观检查常无对应发现;D非特异性,其他障碍也可能有诱因)。

7.身体畸形障碍患者最突出的认知特点是?

A.坚信自己存在严重外貌缺陷       B.反复进行整容手术但仍不满意

C.拒绝照镜子或社交回避           D.认为他人过度关注自己的缺陷

答案A

解析:核心认知偏差是“对想象或轻微缺陷的病态信念”(B、C是行为表现,D属于社交焦虑特征)。即使他人认为正常,患者仍坚信存在缺陷。

8.分离性漫游与分离性遗忘的关键区别在于?

A.漫游后对行程完全遗忘           B.漫游具有明确目的性和计划性

C.遗忘内容与创伤事件直接相关      D.漫游发作时意识清晰度下降

答案B

解析:分离性漫游的特点是突然离开熟悉环境,进行有目的的旅行(如回家、找工作),但事后无法回忆(A错误,漫游后可能部分遗忘;C是分离性遗忘特征;D错误,意识通常保持清晰)。

9.分离性木僵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对外界无反应      B.肌肉不自主收缩伴疼痛

C.意识模糊伴定向力丧失                  D.突发倒地伴肢体抽搐

答案A

解析:分离性木僵表现为躯体僵直、无声无动,但生命体征正常(B是转换性障碍症状;C见于谵妄;D为分离性抽搐特征)。

10.分离性抽搐与癫痫大发作的最重要鉴别点是?

A.抽搐时是否咬伤舌头                B.发作后是否立即清醒

C.抽搐形式是否符合神经解剖分布      D.是否存在意识丧失

答案C

解析:分离性抽搐的肢体抽搐常违反神经解剖规律(如单侧抽搐但腱反射存在),而癫痫抽搐与脑电异常部位一致(A、B、D在两类障碍中均可能出现,非特异性)。

11.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在症状表现上的核心区别在于?

A.症状是否与心理因素相关                        B.症状是否涉及躯体功能异常

C.症状是否具有“转换”或“分离”的心理机制      D.症状是否可通过医学检查部分解释

答案C

解析:躯体形式障碍以“躯体症状作为心理冲突的转换表达”为核心(如疼痛、躯体化),而分离性障碍以“意识、记忆或身份的分离”为特征(如遗忘、漫游)。两者均可能与心理因素相关(A错误),且医学检查常无阳性发现(D错误)。

12.身体畸形障碍患者最可能出现的行为是?

A.反复使用化妆品遮盖“缺陷”       B.每日花费数小时检查“缺陷”部位

C.因“缺陷”拒绝社交或求职         D.坚信手术可彻底解决“缺陷”

答案B

解析:核心行为特征是“对想象缺陷的过度关注”,如反复照镜子、触摸检查(A、C、D可能伴随出现,但B是诊断标准中的关键行为指标)。

13.分离性感觉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A.完全性失明或失聪      B.局部感觉缺失

C.感觉过敏              D.感觉异常

答案B

解析:分离性感觉障碍多表现为“不符合神经解剖分布的感觉缺失”(如左手麻木但右侧对应区域正常),而非完全性感觉丧失(A错误)或过敏/异常(C、D更常见于躯体形式障碍)。

14.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标准中,对症状持续时间的要求是?

A.至少3个月      B.至少6个月

C.至少1年        D.至少2年

答案D

解析:根据诊断标准,躯体化障碍需满足“症状持续存在至少2年”,且无法用其他疾病解释(其他选项为其他障碍的病程要求,如疑病症需6个月)。

15.分离性障碍预后良好的关键预测因素是?

A.发病前存在明确创伤事件      B.首次发作后及时接受心理治疗

C.家族史中无精神障碍病例      D.症状表现为运动障碍而非遗忘

答案B

解析:早期心理干预(如暗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A为诱因非预测因素;C、D无明确相关性)。

16.三种主要诊断系统在躯体形式障碍分类上的核心差异体现在?

A.CCMD强调症状与文化背景的关联性      B.DSM-5将躯体形式障碍归入“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

C.ICD-11保留“癔症”作为独立大类      D.三者均要求症状必须导致显著社会功能损害

答案B

解析DSM-5用“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替代了原“躯体形式障碍”分类,而ICD-11已取消“癔症”大类(C错误)。CCMD-3虽结合文化因素(A正确但非核心差异),但B是DSM-5最显著的分类调整。

17.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与分离性障碍患者在心理冲突表达方式上的根本区别是?

A.前者通过躯体症状,后者通过意识分离        B.前者有明确医学证据,后者无

C.前者以焦虑为主,后者以抑郁为主            D.前者病程更长,后者呈发作性

答案A

解析:核心区别在于心理冲突的“转换”与“分离”机制(A正确)。两者均可能无医学证据(B错误),情绪特征和病程非根本差异(C、D错误)。

18.转换性障碍的抽搐发作与癫痫大发作最重要的鉴别点是?

A.发作时是否有舌咬伤             B.发作后是否立即清醒

C.抽搐是否符合神经解剖分布       D.脑电图是否显示异常

答案C

解析:转换性抽搐的肢体运动常违反神经解剖规律(如单侧抽搐但腱反射存在),而癫痫抽搐与脑电异常部位一致(D虽正确但需设备检查,C为临床直接观察指标)。

19.分离性漫游与癫痫自动症的关键区别在于?

A.漫游是否有明确目的性        B.漫游后是否遗忘行程

C.发作时是否伴随意识模糊      D.发作是否由睡眠剥夺诱发

答案A

解析:分离性漫游具有目的性(如试图回家、找工作),而癫痫自动症表现为无目的的机械动作(B、C可能共存,D非特异性)。

20.身体畸形障碍与进食障碍中“体像障碍”的核心区别是?

A.前者关注外貌,后者关注体重             B.前者无现实检验能力丧失

C.前者以男性多见,后者以女性多见         D.前者常伴随强迫行为,后者伴随暴食/拒食

答案B

解析:身体畸形障碍患者坚信“缺陷”存在(现实检验能力部分保留),而进食障碍患者对体型的认知偏差更接近“过度评价”(A、C、D为伴随特征,非核心区别)。

21.关于ICD-11与DSM-5在躯体形式障碍分类上的主要差异,以下哪项正确?

A.ICD-11将躯体形式障碍归入“神经症性障碍”大类    B.DSM-5保留“躯体形式障碍”作为独立章节

C.ICD-11强调症状与文化背景的关联性                D.DSM-5将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合并分类

答案C

解析ICD-11在分类中更强调文化对症状表现的影响(如某些文化中特定的躯体化表达),而DSM-5将躯体形式障碍更名为“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并调整了分类结构。A错误,因ICD-11已取消“神经症”大类;B错误,DSM-5不再保留原“躯体形式障碍”名称;D错误,两者仍为独立分类。

22.疼痛障碍患者最核心的认知特征是?

A.坚信疼痛由器质性疾病引起      B.疼痛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关注点

C.拒绝使用镇痛药物      D.疼痛部位随情绪变化而转移

答案B

解析:疼痛障碍的关键特征是患者将疼痛作为生活中心,即使无明确医学证据仍持续关注(A错误,患者可能接受医学检查阴性结果;C、D为可能伴随行为,非核心特征)。

23.分离性木僵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肌肉不自主抽搐伴疼痛      B.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且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C.意识模糊伴定向力丧失      D.突发倒地伴肢体强直

答案B

解析:分离性木僵表现为躯体僵直、无声无动,但生命体征正常(A为转换性障碍症状;C见于谵妄;D为癫痫或分离性抽搐特征)。

24.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在发病机制上的共同点是?

A.均与潜意识冲突有关        B.均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

C.均存在意识清晰度下降      D.均可通过心理治疗显著改善

答案A

解析:两者均被认为与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有关,但表达方式不同(躯体形式障碍为转换,分离性障碍为分离)。B错误,分离性障碍以意识、记忆分离为主;C错误,分离性障碍可能保持意识清晰;D非发病机制共同点。

25.身体畸形障碍的诊断标准中,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患者坚信自己存在明显外貌缺陷       B.缺陷部位实际存在轻微异常

C.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                 D.反复进行整容手术

答案C

解析:根据诊断标准,身体畸形障碍需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且患者对想象或轻微缺陷存在病态信念。A为重要特征但非必须(如患者可能承认缺陷轻微但仍过度关注);B错误,缺陷可能轻微或不存在;D为可能伴随行为,非诊断必需。

26.癔症研究历史中,哪位学者最早通过“催眠暗示”方法揭示癔症症状的心理根源?

A.弗洛伊德      B.夏尔科

C.布洛伊尔      D.巴宾斯基

答案B

解析:法国神经学家夏尔科(Jean-Martin Charcot)在19世纪末通过催眠诱导癔症发作,证明其症状可由心理因素引发,为后续转换理论奠定基础。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谈话疗法(C错误),巴宾斯基(D)以病理反射研究闻名。

27.躯体化障碍与疑病症的核心鉴别点在于?

A.症状是否涉及多个器官系统       B.患者是否接受医学检查阴性结果

C.症状是否以疼痛为主导           D.患者是否坚信自己患有严重疾病

答案B

解析:躯体化障碍患者即使检查结果阴性仍持续关注症状(A为共同特征),而疑病症患者可能拒绝接受检查结果(B是关键区别)。D为疑病症特征,C为疼痛障碍特征。

28.三种诊断系统在“转换性障碍”分类上的共识是?

A.均要求症状与神经解剖分布不一致              B.均强调症状由潜意识冲突转换而来

C.均将转换性障碍归入“躯体形式障碍”大类      D.均要求症状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

答案A

解析:三者均要求症状违反神经解剖生理规律(如单侧瘫痪但腱反射存在),这是转换性障碍的核心诊断标准。B为理论解释非诊断标准,C(DSM-5已调整分类),D(病程要求各异)错误。

29.分离性漫游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解离性漫游”的核心区别在于?

A.漫游是否具有明确目的性          B.漫游后是否遗忘行程

C.漫游是否与创伤事件直接相关      D.漫游是否伴随意识模糊

答案C

解析:分离性漫游与创伤无关,而PTSD的解离性漫游是创伤记忆闪回的表现(C正确)。A(分离性漫游有目的性)、B(均可能遗忘)、D(均可能意识清晰)非核心区别。

30.身体畸形障碍患者最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是?

A.过度概括化       B.任意推断

C.灾难化           D.情绪推理

答案D

解析:患者以主观感受(“感觉丑陋”)替代客观评价(实际无缺陷),符合“情绪推理”的认知偏差。A、B、C可能伴随出现,但D是核心特征。

31.关于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的病因学研究,以下哪项结论最符合当前共识?

A.两者均与遗传因素无显著关联      B.躯体形式障碍更强调潜意识冲突,分离性障碍更强调创伤经历

C.两者均以生物因素为主要病因      D.分离性障碍的发作与暗示性无关

答案B

解析:躯体形式障碍被认为与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通过躯体症状“转换”表达有关,而分离性障碍更可能与创伤事件后的意识、记忆“分离”机制相关(如解离作为应对创伤的方式)。两者均可能涉及心理社会因素(A、C错误),且分离性障碍易受暗示影响(D错误)。

32.疼痛障碍患者接受医学检查后,最可能出现的反应是?

A.完全接受检查结果并停止关注疼痛       B.认为检查结果不准确,继续寻求治疗

C.疼痛立即减轻或消失                   D.转为关注其他躯体症状

答案B

解析:疼痛障碍的核心是“对疼痛的心理关注持续存在”,即使医学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患者仍可能怀疑检查结果或继续寻求治疗(A错误,C、D为可能伴随行为但非常态)。

33.分离性运动障碍与器质性运动障碍的鉴别要点是?

A.肌肉力量是否对称                  B.是否存在感觉异常

C.运动障碍是否符合神经解剖分布      D.是否伴随肌肉萎缩

答案C

解析:分离性运动障碍的症状常违反神经解剖生理规律(如单侧瘫痪但腱反射存在),而器质性运动障碍与受损神经部位一致(A、B、D非特异性指标)。

34.躯体化障碍患者最可能出现的就医行为是?

A.固定就诊于某一科室      B.频繁更换医生或医院

C.拒绝任何形式的治疗      D.仅在症状加重时就诊

答案B

解析:躯体化障碍患者因多系统、反复出现的躯体症状,常辗转于不同科室或医院寻求解释(A错误,C、D不符合其持续关注症状的特征)。

35.分离性感觉障碍中,哪种感觉缺失最不符合神经解剖规律?

A.左侧面部麻木但右侧对应区域正常       B.双下肢完全失感觉

C.手指尖触觉减退                       D.胸部以下感觉丧失

答案A

解析:分离性感觉障碍多表现为“局限性、不对称性感觉缺失”(如左侧麻木而右侧正常),而器质性感觉障碍通常呈对称性或符合神经分布(B、C、D可能符合器质性疾病表现)。

36.躯体形式障碍的一线心理治疗方法是?

A.精神分析治疗      B.认知行为治疗

C.家庭治疗          D.药物治疗

答案B

解析:认知行为治疗(CBT)通过纠正患者对躯体症状的灾难化认知、减少过度关注行为,被证实为躯体形式障碍的有效干预手段。药物治疗(D)通常作为辅助手段。

37.分离性障碍预后良好的关键预测因素是?

A.发病年龄较小                 B.首次发作后及时接受心理治疗

C.家族史中无精神障碍病例       D.症状表现为感觉障碍而非运动障碍

答案B

解析:早期心理干预(如暗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可显著改善分离性障碍的预后,而发病年龄、家族史等非核心预测因素。

38.ICD-11与DSM-5在分离性障碍分类上的核心差异是?

A.ICD-11保留“癔症”作为独立大类        B.DSM-5将分离性障碍归入“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

C.ICD-11强调症状与文化背景的关联性      D.两者均要求症状必须导致显著社会功能损害

答案C

解析ICD-11在分类中更强调文化对分离性症状表现的影响(如某些文化中特定的解离体验),而DSM-5已弃用“癔症”术语,将分离性障碍作为独立章节。

39.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标准中,对症状持续时间的要求是?

A.至少3个月      B.至少6个月

C.至少1年        D.至少2年

答案D

解析:根据诊断标准,躯体化障碍需满足“症状持续存在至少2年”,且无法用其他疾病解释(其他选项为其他障碍的病程要求,如疑病症需6个月)。

40.分离性感觉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A.完全性失明或失聪      B.局部感觉缺失

C.感觉过敏              D.感觉异常

答案B

解析:分离性感觉障碍多表现为“不符合神经解剖分布的感觉缺失”(如左手麻木但右侧对应区域正常),而非完全性感觉丧失(A错误)或过敏/异常(C、D更常见于躯体形式障碍)。



下载详情底部广告位

文章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