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页数】:共63页/预览前10页
【试卷大小】:11.55M
【下载方式】:百度网盘
【 提 取 码】:mpxu
【下载地址】:https://www.kaoshiji.cn/hjgc/919.html
教材名称:《环境监测》
主编:王英健,杨永红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时间:2015年6月,第三版
书刊号:ISBN:9787122228741
目·录
考试集教材配套题库介绍
一、精准匹配教材,一站式学习解决方案
二、题库核心优势
一、单项选择题(60题)
二、多项选择题(40题)
三、判断题(40题)
四、填空题(40题)
五、名词解释题(40题)
六、简答题(40题)
七、论述题(15题)
八、材料分析题(5题)
考试集教材配套题库介绍
一、精准匹配教材,一站式学习解决方案
本网站专注于为高等教育教材,提供全章节配套题库服务,完全覆盖教材知识点。题库设计严格遵循教材章节结构,助力学习者系统掌握知识体系。
二、题库核心优势
1.题量丰富,解析详尽
每章独立题库,总计超千道高质量试题。每题均附标准答案+逐题解析,深入剖析考点,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2.灵活下载,多端适配
支持题库下载,满足打印、笔记等个性化学习需求。配套手机在线刷题小程序,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自动记录进度与错题。
小程序智能归纳易错题型,针对性强化薄弱环节。限时自测,还原真实考试环境,提升应试能力。
考试集官网[www.kaoshiji.cn]下载试题
关注微信公众号:百业先生,为您提供一站式服务。
扫一扫,码上刷题
考试集,让学习更简单!
第8章试卷-章节练习
第八章生物污染监测
第一节概述
一、生物污染形式
二、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
第二节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一、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二、动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三、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第三节生物监测方法
一、生物监测方法
二、生物监测
第四节实验
实验一粮食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
测定
实验二鱼中甲基汞的测定
本章小结
一、单项选择题(60题)
1.以下哪一项属于生物污染形式中的常见类型?
A.化学污染 B.土壤污染
C.噪声污染 D.视觉污染
正确答案:A
解析:生物污染形式主要包括化学污染(如农药、重金属等)、生物性污染(如病原体、寄生虫等)。选项B“土壤污染”是污染的介质或载体,而非具体形式;选项C“噪声污染”和选项D“视觉污染”均属于物理性污染,与生物污染形式无关。
2.在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过程中,植物样品的采集一般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A.随机采集 B.仅采集叶片
C.根据植物生长周期和部位采集 D.仅采集根部
正确答案:C
解析:植物样品的采集需根据植物的生长周期、部位以及污染物的分布特点进行,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选项A“随机采集”缺乏针对性;选项B“仅采集叶片”和选项D“仅采集根部”均过于片面,忽略了植物其他部位可能存在的污染物。
3.生物样品的预处理过程中,以下哪项是常见的处理方法?
A.直接分析 B.无需任何处理
C.提取、净化、浓缩 D.仅进行浓缩
正确答案:C
解析:生物样品的预处理通常包括提取(将目标化合物从样品中分离出来)、净化(去除干扰物质)和浓缩(提高目标化合物的浓度)等步骤。选项A“直接分析”和选项B“无需任何处理”均不符合实际;选项D“仅进行浓缩”忽略了提取和净化步骤。
4.生物监测方法中,以下哪项是常用的生物监测手段?
A.仅通过化学分析 B.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物的反应
C.仅依赖物理测量 D.仅通过遥感技术
正确答案:B
解析: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物的反应来监测环境质量的一种方法。选项A“仅通过化学分析”和选项C“仅依赖物理测量”均属于非生物监测手段;选项D“仅通过遥感技术”虽然可用于环境监测,但不属于生物监测的范畴。
5.在实验“粮食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中,以下哪项是关键的实验步骤?
A.直接将粮食样品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B.无需对粮食样品进行预处理
C.提取粮食样品中的六六六、滴滴涕,并进行净化、浓缩后测定
D.仅通过目视观察粮食样品中的残留物
正确答案:C
解析:在测定粮食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时,需要先提取粮食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然后进行净化、浓缩等预处理步骤,最后才能进行气相色谱等分析测定。选项A“直接将粮食样品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和选项B“无需对粮食样品进行预处理”均不符合实验要求;选项D“仅通过目视观察粮食样品中的残留物”无法准确测定残留物的含量。
6.在生物监测中,以下哪种方法更侧重于评估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状况?
A.单一生物指标监测 B.生物群落监测
C.化学物质直接测定 D.物理参数测量
正确答案:B
解析:生物群落监测关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的整体变化,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选项A“单一生物指标监测”只能反映特定生物指标的变化;选项C“化学物质直接测定”和选项D“物理参数测量”均属于非生物监测方法。
7.在动物样品的采集过程中,以下哪项是确保样品代表性的关键因素?
A.采集时间 B.采集地点
C.采集的动物种类和数量 D.采集者的经验
正确答案:C
解析:采集的动物种类和数量直接影响样品的代表性。若种类或数量不足,可能导致监测结果偏差。选项A“采集时间”和选项B“采集地点”虽重要,但非决定样品代表性的关键因素;选项D“采集者的经验”虽对采集过程有影响,但并非确保代表性的核心。
8.在生物样品的预处理过程中,提取步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去除样品中的水分 B.将目标化合物从样品中分离出来
C.增加样品的体积 D.改变样品的物理状态
正确答案:B
解析:提取步骤是生物样品预处理的关键,旨在将目标化合物从复杂的样品基质中分离出来,以便后续分析。选项A“去除样品中的水分”是干燥步骤的目的;选项C“增加样品的体积”和选项D“改变样品的物理状态”均非提取步骤的主要目的。
9.在“鱼中甲基汞的测定”实验中,以下哪种技术常用于样品的前处理和测定?
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B.原子吸收光谱法
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D.高效液相色谱法
正确答案:C
解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结合了气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定性定量能力,常用于复杂样品中痕量有机物的测定,包括鱼中甲基汞的测定。选项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选项B“原子吸收光谱法”主要用于无机物的测定;选项D“高效液相色谱法”虽可用于有机物测定,但甲基汞的测定更常用GC-MS。
10.在生物污染监测中,以下哪种说法最准确地描述了生物监测与化学监测的关系?
A.生物监测可以完全替代化学监测 B.化学监测是生物监测的基础,两者相互补充
C.生物监测仅用于评估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 D.化学监测无需考虑生物体的吸收和代谢过程
正确答案:B
解析:化学监测能够直接测定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为生物监测提供基础数据;生物监测则关注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生物效应,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环境监测的完整体系。选项A“生物监测可以完全替代化学监测”忽略了化学监测的直接性和准确性;选项C“生物监测仅用于评估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过于片面;选项D“化学监测无需考虑生物体的吸收和代谢过程”与实际情况不符。
11.在进行生物样品的采集时,关于采样时间的选择,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采样时间应尽量选择在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时刻 B.采样时间应避开生物活动的高峰期
C.采样时间应统一为一天中的同一时刻 D.采样时间应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和生物的生活习性综合确定
正确答案:D
解析:采样时间的选择对于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应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和生物的生活习性综合确定,而非单一因素。选项A“采样时间应尽量选择在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时刻”忽略了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和代谢过程;选项B“采样时间应避开生物活动的高峰期”过于绝对,某些情况下生物活动高峰期可能正是污染物暴露的关键时期;选项C“采样时间应统一为一天中的同一时刻”忽略了生物活动的昼夜节律和污染物的动态变化。
12.在生物样品的预处理中,关于净化步骤的作用,以下哪项描述最准确?
A.净化步骤主要用于增加样品的体积 B.净化步骤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的杂质和干扰物质
C.净化步骤会改变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D.净化步骤是可选的,不是所有样品都需要
正确答案:B
解析:净化步骤在生物样品的预处理中至关重要,其主要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的杂质和干扰物质,以提高目标化合物的检测准确性和灵敏度。选项A“净化步骤主要用于增加样品的体积”与净化步骤的实际作用不符;选项C“净化步骤会改变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是错误的,净化步骤应尽可能保持目标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不变;选项D“净化步骤是可选的,不是所有样品都需要”忽略了净化步骤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必要的。
13.在“粮食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实验中,关于气相色谱法的应用,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气相色谱法只能用于测定挥发性有机物 B.气相色谱法可以同时测定多种农药残留
C.气相色谱法无需前处理步骤即可直接分析样品 D.气相色谱法的检测灵敏度低于其他分析方法
正确答案:B
解析: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灵敏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的测定。它可以同时测定多种农药残留,具有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选项A“气相色谱法只能用于测定挥发性有机物”过于绝对,气相色谱法也可用于测定某些半挥发性有机物;选项C“气相色谱法无需前处理步骤即可直接分析样品”是错误的,气相色谱法通常需要前处理步骤以提取和净化目标化合物;选项D“气相色谱法的检测灵敏度低于其他分析方法”与实际情况不符,气相色谱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
14.在生物监测中,关于生物指示物的选择,以下哪项原则是最重要的?
A.生物指示物应易于获取和培养 B.生物指示物应对污染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C.生物指示物应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D.生物指示物应具有美丽的外观
正确答案:B
解析:在生物监测中,选择生物指示物的关键原则是它们应对污染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这样,生物指示物才能准确地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和变化。选项A“生物指示物应易于获取和培养”虽然重要,但不是选择生物指示物的最主要原则;选项C“生物指示物应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并非必要条件,某些短期生物也可作为有效的生物指示物;选项D“生物指示物应具有美丽的外观”与生物监测的目的无关。
15.在进行“鱼中甲基汞的测定”实验时,关于样品保存的条件,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样品应保存在高温环境中以防止甲基汞的挥发 B.样品应保存在避光、低温、密封的条件下
C.样品可以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以促进甲基汞的氧化 D.样品的保存条件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
正确答案:B
解析:在进行“鱼中甲基汞的测定”实验时,样品的保存条件对测定结果具有重要影响。甲基汞是一种易挥发、易氧化的化合物,因此样品应保存在避光、低温、密封的条件下,以减少其挥发和氧化损失。选项A“样品应保存在高温环境中以防止甲基汞的挥发”是错误的,高温会加速甲基汞的挥发;选项C“样品可以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以促进甲基汞的氧化”也是错误的,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导致甲基汞的氧化损失;选项D“样品的保存条件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忽略了样品保存条件对测定结果的重要影响。
16.在生物监测中,关于生物富集系数的理解,以下哪项描述最为准确?
A.生物富集系数是指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与环境中污染物浓度的比值
B.生物富集系数越高,表明生物对污染物的抵抗力越强
C.生物富集系数仅适用于水生生物的监测
D.生物富集系数不受生物种类和污染物性质的影响
正确答案:A
解析:生物富集系数(BCF)是描述生物体从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污染物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定义为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与环境中污染物浓度的比值。选项A准确描述了生物富集系数的定义;选项B错误,生物富集系数高通常意味着生物对污染物的积累能力强,而非抵抗力强;选项C错误,生物富集系数不仅适用于水生生物,也适用于其他生物;选项D错误,生物富集系数受生物种类、污染物性质、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
17.在进行植物样品的采集时,为确保样品的代表性,以下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A.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上采集样品 B.仅采集植物体表层的叶片
C.考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土壤条件 D.在多个采样点采集混合样品
正确答案:B
解析:为确保植物样品的代表性,应考虑植物的生长阶段、生长环境、土壤条件等多种因素,并在多个采样点采集混合样品。选项A、C、D均为正确的做法;选项B错误,仅采集植物体表层的叶片可能导致样品缺乏代表性,因为植物体内污染物的分布可能因部位而异。
18.在生物样品的预处理过程中,关于衍生化反应的作用,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衍生化反应主要用于去除样品中的水分
B.衍生化反应可以改变目标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便于分离和检测
C.衍生化反应会破坏目标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D.衍生化反应仅适用于无机污染物的测定
正确答案:B
解析:衍生化反应是生物样品预处理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它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改变目标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如极性、挥发性等),从而便于后续的分离和检测。选项A错误,去除水分通常通过干燥或冷冻干燥等方法实现;选项C错误,衍生化反应应尽可能保持目标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不变;选项D错误,衍生化反应不仅适用于无机污染物的测定,也广泛应用于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19.在“粮食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实验中,关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的应用,以下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GC-MS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 B.GC-MS技术可以同时测定多种农药残留
C.GC-MS技术无需标准品即可进行准确定量 D.GC-MS技术需要复杂的样品前处理步骤
正确答案:C
解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是一种高效、灵敏的分析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可以同时测定多种农药残留。然而,GC-MS技术通常需要标准品进行准确定量,因为质谱图中的离子峰强度与化合物的浓度成正比,但需要通过标准品建立校准曲线来确定这种关系。选项A、B、D均为正确的描述;选项C错误,因为GC-MS技术通常需要标准品进行准确定量。
20.在进行生物监测时,关于生物监测与生态风险评估的关系,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生物监测可以完全替代生态风险评估 B.生物监测是生态风险评估的唯一依据
C.生物监测为生态风险评估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D.生态风险评估无需考虑生物监测的结果
正确答案:C
解析:生物监测和生态风险评估是环境保护中的两个重要环节。生物监测通过监测生物体内污染物的积累和生物效应来评估环境污染的程度和变化;而生态风险评估则是对环境污染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潜在危害进行评估。生物监测为生态风险评估提供重要数据支持,但并不能完全替代生态风险评估。选项A、B、D均为错误的说法;选项C正确描述了生物监测与生态风险评估的关系。
21.在进行动物样品的采集时,关于采样部位的选取原则,以下哪项描述最为恰当?
A.仅采集动物体表组织以减少对动物的伤害 B.采样部位应随机选择,无需考虑污染物的分布规律
C.采样部位应选择污染物易于积累且具有代表性的组织或器官 D.采样部位应仅限于动物的血液样本
正确答案:C
解析:动物样品采集时,采样部位的选取至关重要。应选择污染物易于积累且具有代表性的组织或器官,以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选项A错误,仅采集动物体表组织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动物体内污染物的积累情况;选项B错误,采样部位的选择应考虑污染物的分布规律;选项D错误,采样部位不仅限于动物的血液样本,还包括肝脏、肾脏、肌肉等多种组织。
22.在生物样品的预处理过程中,关于固相萃取(SPE)技术的应用,以下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固相萃取技术可以提高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纯度
B.固相萃取技术可以同时去除样品中的多种干扰物质
C.固相萃取柱的选择对分离效果无影响
D.固相萃取技术可以减少样品前处理的时间和成本
正确答案:C
解析:固相萃取(SPE)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具有提高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纯度、去除干扰物质、减少前处理时间和成本等优点。然而,固相萃取柱的选择对分离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选项A、B、D均为正确的描述;选项C错误,因为固相萃取柱的选择直接影响目标化合物的保留和洗脱效果。
23.在“粮食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实验中,关于色谱柱的选择,以下哪种描述是正确的?
A.色谱柱的选择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应选择非极性色谱柱以分离六六六和滴滴涕
C.色谱柱的选择应基于目标化合物的极性和分离要求 D.色谱柱的长度越长,分离效果越好
正确答案:C
解析:色谱柱的选择是气相色谱分析中的关键步骤之一。色谱柱的选择应基于目标化合物的极性和分离要求,以确保目标化合物能够得到有效分离。选项A错误,色谱柱的选择对实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选项B错误,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极性不同,应根据其极性选择合适的色谱柱;选项D错误,色谱柱的长度并非越长越好,过长的色谱柱可能导致分析时间延长和峰形变宽。
24.在进行生物监测时,关于生物标志物的选择,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生物标志物应能够准确反映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暴露水平
B.生物标志物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C.生物标志物的选择无需考虑生物种类的差异
D.生物标志物应易于检测和测量
正确答案:C
解析:生物标志物是生物监测中的重要指标,它们能够准确反映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暴露水平、生物效应和健康风险。在选择生物标志物时,应考虑其特异性、敏感性、易检测性和生物种类的差异。选项A、B、D均为正确的描述;选项C错误,因为不同生物种类对污染物的代谢和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因此生物标志物的选择应考虑生物种类的差异。
25.在“鱼中甲基汞的测定”实验中,关于样品消解方法的选择,以下哪种描述是正确的?
A.样品消解方法的选择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应选择高温高压消解法以快速分解鱼体组织
C.样品消解方法的选择应基于目标化合物的稳定性和消解效率 D.样品消解过程中无需加入任何试剂
正确答案:C
解析:样品消解是“鱼中甲基汞的测定”实验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消解方法的选择应基于目标化合物的稳定性和消解效率,以确保目标化合物能够得到有效提取和测定。选项A错误,样品消解方法的选择对实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选项B错误,高温高压消解法虽然可以快速分解鱼体组织,但也可能导致目标化合物的损失或转化;选项D错误,样品消解过程中通常需要加入酸、氧化剂等试剂以促进消解反应。
26.在生物监测过程中,关于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质量控制样品仅用于校准仪器,无需参与实际样品的分析
B.质量控制样品应与实际样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分析
C.质量控制样品的结果无需记录和分析
D.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应基于其经济性和易得性
正确答案:B
解析:质量控制样品在生物监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用于验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样品应与实际样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分析,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选项A错误,质量控制样品不仅用于校准仪器,还用于监控分析过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选项C错误,质量控制样品的结果需要记录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分析过程中的问题;选项D错误,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应基于其代表性、稳定性和可追溯性,而非经济性和易得性。
27.在进行植物样品的采集时,若目标污染物为重金属,以下哪种采集方法更为合适?
A.随机采集植物叶片进行混合
B.采集植物根部样本,因为重金属主要在根部积累
C.采集植物全株,因为重金属可能通过根系吸收并运输到地上部分
D.采集植物花朵样本,因为花朵对重金属敏感
正确答案:C
解析:在采集植物样品以监测重金属污染时,应考虑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迁移和分布规律。重金属通常通过根系吸收并运输到地上部分,因此采集植物全株可以更全面地反映植物体内重金属的积累情况。选项A错误,仅采集叶片可能无法反映植物体内重金属的整体水平;选项B错误,虽然重金属在根部有积累,但地上部分也可能含有较高浓度的重金属;选项D错误,花朵对重金属的敏感性因植物种类和重金属种类而异,不能作为普遍适用的采集方法。
28.在“粮食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实验中,关于仪器分析条件的选择,以下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A.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检测器 B.优化进样量和分流比以提高分析灵敏度
C.忽略仪器分析条件的稳定性,仅关注分析速度 D.定期校准仪器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正确答案:C
解析:在仪器分析中,分析条件的选择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应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检测器,优化进样量和分流比以提高分析灵敏度,并定期校准仪器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选项C错误,因为仪器分析条件的稳定性是保证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不能仅关注分析速度而忽略稳定性。
29.在进行生物样品的预处理时,关于提取溶剂的选择,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提取溶剂的选择应基于其价格和易得性
B.提取溶剂应与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能有效去除干扰物质
C.提取溶剂的极性越大,提取效果越好
D.提取溶剂的选择无需考虑其对后续分析步骤的影响
正确答案:B
解析:在生物样品的预处理过程中,提取溶剂的选择至关重要。提取溶剂应与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以确保目标化合物能够被有效提取;同时,提取溶剂还应能有效去除干扰物质,以提高样品的纯度和分析准确性。选项A错误,提取溶剂的选择应基于其相容性和提取效率,而非价格和易得性;选项C错误,提取溶剂的极性并非越大越好,应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极性选择合适的提取溶剂;选项D错误,提取溶剂的选择应考虑其对后续分析步骤的影响,如色谱分离、质谱检测等。
30.在“鱼中甲基汞的测定”实验中,关于标准曲线的绘制,以下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A.使用不同浓度的甲基汞标准溶液直接绘制标准曲线
B.在绘制标准曲线前,无需对甲基汞标准溶液进行任何处理
C.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应覆盖实际样品中甲基汞的可能浓度范围
D.标准曲线的绘制只需进行一次,无需重复验证
正确答案:C
解析:在“鱼中甲基汞的测定”实验中,标准曲线的绘制是定量分析的关键步骤之一。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应覆盖实际样品中甲基汞的可能浓度范围,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选项A错误,虽然使用不同浓度的甲基汞标准溶液是绘制标准曲线的基础,但还需考虑标准溶液的稳定性、准确性等因素;选项B错误,在绘制标准曲线前,应对甲基汞标准溶液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稀释、混合等;选项D错误,标准曲线的绘制应进行多次重复验证,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31.在生物监测中,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六六六、滴滴涕)的检测,以下哪种生物标志物最为常用?
A.酶活性变化 B.DNA损伤
C.体内污染物残留量 D.蛋白质表达水平
正确答案:C
解析:对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六六六、滴滴涕,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且不易降解,在生物体内会长期积累。因此,检测生物体内这些污染物的残留量是最直接且常用的生物监测方法。选项A、B、D虽然也是生物监测中可能用到的指标,但它们更多用于评估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或毒性,而非直接检测污染物的存在。
32.在植物样品的采集过程中,若目标污染物为气态污染物(如二氧化硫),应优先选择植物的哪个部位进行采样?
A.根部 B.茎部
C.叶片 D.花朵
正确答案:C
解析:气态污染物主要通过植物叶片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内,因此叶片是气态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积累的主要部位。在采集植物样品以监测气态污染物时,应优先选择叶片进行采样。选项A、B、D虽然也是植物的重要部分,但它们对气态污染物的吸收和积累相对较少。
33.在“鱼中甲基汞的测定”实验中,若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以下哪种检测器最为适用?
A.紫外检测器 B.荧光检测器
C.电子捕获检测器 D.热导检测器
正确答案:C
解析:甲基汞是一种含汞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电负性。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电子捕获检测器(ECD)对电负性物质具有高灵敏度,因此是检测甲基汞的理想选择。选项A的紫外检测器主要用于检测具有紫外吸收的物质;选项B的荧光检测器适用于具有荧光特性的物质;选项D的热导检测器则是一种通用型检测器,但灵敏度相对较低。
34.在生物样品的预处理过程中,若目标化合物为脂溶性物质(如某些农药残留),以下哪种提取方法最为有效?
A.水提法 B.酸提法
C.有机溶剂提取法 D.酶解法
正确答案:C
解析:脂溶性物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高,因此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可以有效地将脂溶性物质从生物样品中提取出来。选项A的水提法主要用于提取水溶性物质;选项B的酸提法适用于某些在酸性条件下稳定的物质;选项D的酶解法则主要用于破坏生物样品中的细胞结构或分解大分子物质。
35.在进行生物监测时,若需要评估污染物对生物群体的长期影响,以下哪种方法最为合适?
A.急性毒性试验 B.亚慢性毒性试验
C.慢性毒性试验 D.致突变试验
正确答案:C
解析:慢性毒性试验是评估污染物对生物群体长期影响的重要方法。通过长时间暴露于污染物中,可以观察生物群体的生长、繁殖、行为等方面的变化,从而评估污染物的长期毒性效应。选项A的急性毒性试验主要用于评估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选项B的亚慢性毒性试验则介于急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之间;选项D的致突变试验主要用于评估污染物是否具有致突变作用。
36.在生物监测中,当需要评估某区域水体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时,最适宜选取的生物样品类型是?
A.土壤样品 B.空气样品
C.水生生物样品(如鱼类、藻类) D.岩石样品
正确答案:C
解析:水生生物直接生活在水体中,其生理状态、生长繁殖等都会受到水体污染的影响。因此,选取水生生物样品进行监测,能够直接反映水体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选项A的土壤样品主要用于评估土壤污染;选项B的空气样品主要用于评估大气污染;选项D的岩石样品则与水体污染无直接关联。
37.在进行动物样品的采集时,若目标污染物为重金属,且需要评估其在动物体内的分布情况,以下哪种采样策略最为合理?
A.仅采集动物的一个器官 B.采集动物的不同组织器官
C.采集动物的血液样本 D.采集动物的粪便样本
正确答案:B
解析:重金属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往往不均匀,不同组织器官中的积累量可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为了全面评估重金属在动物体内的分布情况,需要采集动物的不同组织器官进行监测。选项A仅采集一个器官可能无法反映重金属在动物体内的整体分布;选项C的血液样本虽然可以反映重金属在血液中的浓度,但无法全面评估其在组织器官中的积累;选项D的粪便样本主要用于评估重金属的排出情况,而非其在体内的分布。
38.在“粮食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实验中,若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析,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GC-MS技术只能用于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B.GC-MS技术可以同时实现定性和定量分析
C.GC-MS技术无法区分六六六和滴滴涕的同分异构体 D.GC-MS技术对样品的前处理要求较低
正确答案:B
解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了气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定性定量分析能力,可以同时实现目标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选项A错误,因为GC-MS技术不仅限于定性和半定量分析;选项C错误,因为质谱技术可以通过特征离子碎片来区分六六六和滴滴涕的同分异构体;选项D错误,因为GC-MS技术对样品的前处理要求较高,需要确保样品纯净且目标化合物能够完全提取和分离。
39.在生物样品的预处理过程中,若需要去除样品中的脂肪和蛋白质等干扰物质,以下哪种方法最为常用?
A.沉淀法 B.萃取法
C.透析法 D.酸解法
正确答案:B
解析:在生物样品的预处理中,萃取法是一种常用的去除脂肪和蛋白质等干扰物质的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萃取剂,可以将目标化合物从样品中提取出来,同时去除大部分脂肪和蛋白质等干扰物质。选项A的沉淀法主要用于去除样品中的悬浮物或大分子物质;选项C的透析法主要用于分离小分子物质和大分子物质;选项D的酸解法则主要用于破坏样品中的有机物质或释放被结合的目标化合物。
40.在进行生物监测时,若需要评估某区域土壤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下哪种生物监测指标最为直接且有效?
A.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 B.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
C.植物根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D.植物体内的污染物残留量
正确答案:B
解析:虽然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和植物体内的污染物残留量都是评估土壤污染对植物影响的重要指标,但它们更多地反映了污染物的存在和积累情况,而非直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相比之下,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是植物生长状况的直接反映。土壤污染可能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叶片发黄等现象,这些现象都可以通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来直接观测和评估。选项C的植物根部微生物群落结构虽然也与植物生长有关,但其变化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如叶绿素含量直接且有效。
下载地址
同类推荐
第10章试卷《环境监测(第三版)》王英健,杨永红主编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6月-ISBN:9787122228741-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
加入收藏第9章试卷《环境监测(第三版)》王英健,杨永红主编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6月-ISBN:9787122228741-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
加入收藏第7章试卷《环境监测(第三版)》王英健,杨永红主编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6月-ISBN:9787122228741-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
加入收藏第6章试卷《环境监测(第三版)》王英健,杨永红主编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6月-ISBN:9787122228741-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
加入收藏第5章试卷《环境监测(第三版)》王英健,杨永红主编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6月-ISBN:9787122228741-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
加入收藏第4章试卷《环境监测(第三版)》王英健,杨永红主编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6月-ISBN:9787122228741-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
加入收藏第3章试卷《环境监测(第三版)》王英健,杨永红主编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6月-ISBN:9787122228741-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
加入收藏第2章试卷《环境监测(第三版)》王英健,杨永红主编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6月-ISBN:9787122228741-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
加入收藏第1章试卷《环境监测(第三版)》王英健,杨永红主编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6月-ISBN:9787122228741-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