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页数】:共58页/预览前10页
【试卷大小】:10.56M
【下载方式】:百度网盘
【 提 取 码】:6xaw
【下载地址】:https://www.kaoshiji.cn/hjgc/918.html
教材名称:《环境监测》
主编:王英健,杨永红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时间:2015年6月,第三版
书刊号:ISBN:9787122228741
目·录
考试集教材配套题库介绍
一、精准匹配教材,一站式学习解决方案
二、题库核心优势
一、单项选择题(60题)
二、多项选择题(40题)
三、判断题(40题)
四、填空题(40题)
五、名词解释题(40题)
六、简答题(40题)
七、论述题(15题)
八、材料分析题(5题)
考试集教材配套题库介绍
一、精准匹配教材,一站式学习解决方案
本网站专注于为高等教育教材,提供全章节配套题库服务,完全覆盖教材知识点。题库设计严格遵循教材章节结构,助力学习者系统掌握知识体系。
二、题库核心优势
1.题量丰富,解析详尽
每章独立题库,总计超千道高质量试题。每题均附标准答案+逐题解析,深入剖析考点,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2.灵活下载,多端适配
支持题库下载,满足打印、笔记等个性化学习需求。配套手机在线刷题小程序,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自动记录进度与错题。
小程序智能归纳易错题型,针对性强化薄弱环节。限时自测,还原真实考试环境,提升应试能力。
考试集官网[www.kaoshiji.cn]下载试题
关注微信公众号:百业先生,为您提供一站式服务。
扫一扫,码上刷题
考试集,让学习更简单!
第7章试卷-章节练习
第七章固体废物监测
第一节概述
一、固体废物
二、固体废物特性
三、固体废物的危害
第二节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一、样品的采集
二、样品的制备
三、样品保存
第三节固体废物监测
一、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的监测
二、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
本章小结
一、单项选择题(60题)
1.关于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采集样品时无需考虑废物的均匀性 B.采集的样品量应尽可能少,以减少处理成本
C.采集样品时应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均匀性 D.采集的样品可以直接用于分析,无需进一步处理
正确答案:C
解析: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需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均匀性,以准确反映废物的整体特性。选项A错误,因为采集时必须考虑废物的均匀性;选项B错误,因为采集的样品量应足够进行多次分析和复核;选项D错误,因为采集的样品通常需要经过制备和处理后才能用于分析。
2.在固体废物样品的制备过程中,以下哪一步是必要的?
A.直接将采集的样品用于分析 B.对样品进行粉碎、混合和缩分
C.仅对样品进行简单的筛选 D.将样品暴露在阳光下以去除水分
正确答案:B
解析:固体废物样品的制备通常包括粉碎、混合和缩分等步骤,以确保样品的均匀性和代表性。选项A错误,因为直接使用采集的样品进行分析可能无法获得准确的结果;选项C错误,因为简单的筛选可能不足以使样品均匀;选项D错误,因为暴露在阳光下可能会导致样品中某些成分的挥发或分解。
3.固体废物监测中,对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A.仅分析垃圾的物理性质 B.仅分析垃圾的化学性质
C.分析垃圾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生物降解性等 D.仅分析垃圾的生物降解性
正确答案:C
解析: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是一个综合过程,包括对其物理性质(如粒度、密度)、化学性质(如成分、有害物质含量)及生物降解性等的分析。选项A、B、D均只涉及了分析的一部分内容,因此不正确。
4.在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的监测中,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监测指标?
A.重金属含量 B.有机污染物含量
C.废物的颜色 D.放射性物质含量
正确答案:C
解析: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的监测通常关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的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放射性物质等。废物的颜色虽然可能与其成分有关,但通常不是有害特性监测的直接指标。
5.关于固体废物样品的保存,以下哪项做法是正确的?
A.将样品随意放置在常温下 B.将样品密封后置于阴凉干燥处
C.将样品暴露在阳光下以加速干燥 D.将样品与易燃易爆物品混合存放
正确答案:B
解析:固体废物样品的保存需要避免样品受到污染、变质或损坏。将样品密封后置于阴凉干燥处是正确的保存方法,可以保持样品的稳定性和代表性。选项A错误,因为随意放置可能导致样品受到污染或损坏;选项C错误,因为暴露在阳光下可能会导致样品中某些成分的挥发或分解;选项D错误,因为与易燃易爆物品混合存放存在安全隐患。
6.在进行固体废物样品采集时,若废物堆场较大且不均匀,应如何采样以确保样品代表性?
A.仅在堆场中心位置采样 B.随机选择几个点进行采样
C.采用分层随机采样法,根据废物堆场的不同区域和层次进行采样 D.只采集表面样品
正确答案:C
解析:当废物堆场较大且不均匀时,为确保样品代表性,应采用分层随机采样法。这种方法考虑了废物堆场的不同区域和层次,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废物的整体特性。选项A仅在堆场中心位置采样,可能无法代表整个堆场的废物特性;选项B随机选择几个点进行采样,虽然考虑了随机性,但可能忽略了不同区域和层次的差异;选项D只采集表面样品,无法反映废物堆场内部的特性。
7.固体废物样品制备过程中,缩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增加样品量以便进行更多分析 B.减少样品量,同时保持样品的代表性
C.改变样品的物理性质 D.去除样品中的杂质
正确答案:B
解析:缩分是固体废物样品制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主要目的是减少样品量,同时保持样品的代表性。通过缩分,可以在不损失样品信息的前提下,减少分析所需的时间和成本。选项A错误,因为缩分是减少样品量,而不是增加;选项C错误,因为缩分不会改变样品的物理性质;选项D错误,因为缩分的主要目的不是去除杂质,而是减少样品量。
8.生活垃圾特性分析中,关于垃圾的含水率测定,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含水率测定对垃圾处理和处置无实际意义 B.含水率测定应仅针对新鲜垃圾进行
C.含水率是评估垃圾热值和运输成本的重要指标 D.含水率测定只需简单称重即可完成
正确答案:C
解析:生活垃圾的含水率是评估其热值和运输成本的重要指标。含水率高的垃圾热值低,且运输成本高。因此,含水率测定对于垃圾处理和处置具有重要意义。选项A错误,因为含水率测定对垃圾处理和处置有实际意义;选项B错误,因为含水率测定不仅针对新鲜垃圾,还可能涉及处理后的垃圾;选项D错误,因为含水率测定需要特定的方法和设备,而不仅仅是简单称重。
9.在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的监测中,对于重金属含量的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
A.目视观察法 B.化学分析法
C.生物监测法 D.物理测量法
正确答案:B
解析:在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的监测中,对于重金属含量的测定,通常采用化学分析法。这种方法能够准确测定废物中重金属的含量,为评估废物的危害性和制定处理方案提供依据。选项A目视观察法无法准确测定重金属含量;选项C生物监测法主要用于评估生物毒性或生物累积性,而不是直接测定重金属含量;选项D物理测量法通常用于测定废物的物理性质,如粒度、密度等,而不是化学成分。
10.关于固体废物样品保存,以下哪项措施是不必要的?
A.将样品密封以防止污染 B.在样品上标注采样日期、地点和编号
C.将样品置于高温环境中以加速干燥 D.将样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
正确答案:C
解析:固体废物样品保存时,应确保样品不受污染、不变质,并便于后续分析。将样品密封、标注采样信息、保存在阴凉干燥处都是必要的措施。然而,将样品置于高温环境中以加速干燥是不必要的,甚至可能导致样品中某些成分的挥发或分解,从而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选项C是不必要的措施。
11.在对固体废物进行有害特性监测时,若需检测废物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A.重量法 B.容量法
C.色谱分析法 D.物理测量法
正确答案:C
解析:色谱分析法(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是检测有机污染物含量的常用方法,能够准确分离和测定废物中的有机成分。重量法主要用于测定固体物质的含量,容量法常用于测定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物理测量法则用于测定物质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粒度等。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
12.生活垃圾特性分析中,对于垃圾的生物降解性评估,主要关注的是?
A.垃圾的燃烧热值 B.垃圾在自然环境中的分解速度
C.垃圾的含水率 D.垃圾的密度
正确答案:B
解析:生活垃圾的生物降解性评估主要关注垃圾在自然环境中的分解速度,即垃圾被微生物分解的能力。这是评估垃圾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之一。选项A的燃烧热值与垃圾的能源利用相关,选项C的含水率影响垃圾的运输和处理成本,选项D的密度则与垃圾的储存和填埋有关。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
13.在固体废物样品采集过程中,若废物堆场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应如何进行采样?
A.仅采集上层样品 B.仅采集下层样品
C.按层分别采样并混合 D.随机选择一层进行采样
正确答案:C
解析:当废物堆场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时,应按层分别采样并混合,以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仅采集上层或下层样品,或随机选择一层进行采样,都可能导致样品偏差,无法全面反映废物的整体特性。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
14.固体废物样品保存时,为防止样品中的有机物质挥发或分解,应采取的措施是?
A.将样品置于阳光下暴晒 B.将样品密封并置于阴凉干燥处
C.将样品与易燃物品混合存放 D.将样品置于高温环境中
正确答案:B
解析:为防止固体废物样品中的有机物质挥发或分解,应将样品密封并置于阴凉干燥处。这样可以减少样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降低有机物质的挥发和分解速度。选项A的暴晒、选项D的高温环境都会加速有机物质的挥发和分解,选项C的混合存放则可能引发安全隐患。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
15.在进行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监测时,若废物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应如何处理?
A.忽略不计,因为放射性物质含量通常很低 B.仅对放射性物质进行初步筛查,无需详细分析
C.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专门监测和分析 D.自行处理,无需专业机构介入
正确答案:C
解析:若固体废物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专门监测和分析。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和环境具有潜在危害,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准确测定和评估。忽略不计、初步筛查或自行处理都可能导致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
16.在固体废物监测中,对固体废物进行浸出毒性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评估废物的物理稳定性 B.测定废物中有害物质的溶解性及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
C.测量废物的燃烧热值 D.确定废物的最佳填埋方式
正确答案:B
解析:浸出毒性试验是固体废物监测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模拟废物在环境中的浸出过程,测定废物中有害物质的溶解性,并评估这些物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选项A的物理稳定性与浸出毒性试验无直接关联;选项C的燃烧热值通常通过热值测定实验获得;选项D的最佳填埋方式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而非仅通过浸出毒性试验确定。
17.生活垃圾特性分析中,对垃圾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A.垃圾的颜色 B.垃圾的来源
C.垃圾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可回收性 D.垃圾的重量
正确答案:C
解析:生活垃圾的分类主要依据其物理性质(如粒度、密度)、化学成分(如有机物、无机物含量)及可回收性(如金属、塑料、纸张等可回收物的比例)。这些依据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垃圾处理策略,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选项A的颜色、选项B的来源和选项D的重量均不是垃圾分类的主要依据。
18.在固体废物样品采集过程中,为确保样品的均匀性,应采取哪种采样方法?
A.随意采样法 B.系统采样法
C.极端值采样法 D.仅采集表面样品法
正确答案:B
解析:为确保固体废物样品的均匀性,应采用系统采样法。系统采样法通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间隔在废物堆场或容器中采集样品,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废物的整体特性。选项A的随意采样法可能导致样品偏差;选项C的极端值采样法仅关注废物的极端值,无法代表整体;选项D的仅采集表面样品法忽略了废物内部的特性。
19.固体废物样品保存时,为防止样品中的微生物活动导致样品变质,应采取哪种措施?
A.将样品置于高温环境中 B.将样品密封并置于冷藏条件下
C.将样品暴露在阳光下 D.将样品与潮湿物品混合存放
正确答案:B
解析:为防止固体废物样品中的微生物活动导致样品变质,应将样品密封并置于冷藏条件下。冷藏条件可以降低微生物的活性,延长样品的保存时间。选项A的高温环境、选项C的阳光照射和选项D的潮湿环境都可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导致样品变质。
20.在进行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监测时,若废物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应如何进行综合评估?
A.仅对含量最高的有害物质进行评估
B.对每种有害物质分别进行评估,然后取平均值
C.综合考虑各种有害物质的含量、毒性及相互作用,进行综合评估
D.忽略含量较低的有害物质,仅关注主要污染物
正确答案:C
解析:在进行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监测时,若废物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应综合考虑各种有害物质的含量、毒性及相互作用,进行综合评估。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废物的危害性和潜在风险。选项A仅关注含量最高的有害物质可能忽略其他有害物质的影响;选项B的平均值法无法反映各种有害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选项D忽略含量较低的有害物质可能导致评估结果偏低。
21.在固体废物监测中,关于重金属的形态分析,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形态分析仅关注重金属的总量 B.形态分析能区分重金属的不同化学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
C.形态分析对评估重金属的毒性无实际意义 D.形态分析可通过简单的物理方法完成
正确答案:B
解析:重金属的形态分析不仅能测定其总量,更重要的是能区分重金属的不同化学形态(如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等),这些形态对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环境迁移性有重要影响。因此,形态分析对评估重金属的毒性及其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且需通过复杂的化学分析方法完成。
22.生活垃圾特性分析中,对于垃圾的热值测定,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A.评估垃圾的含水率 B.确定垃圾的最佳填埋深度
C.评估垃圾作为能源的潜力 D.测量垃圾的体积
正确答案:C
解析:生活垃圾的热值测定是评估其作为能源潜力的重要指标。热值高的垃圾更适合进行焚烧发电等能源化利用,而热值低的垃圾则可能更适合进行填埋或堆肥处理。因此,热值测定对于制定合理的垃圾处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23.在固体废物样品采集过程中,若废物堆场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应如何采样以确保样品代表性?
A.仅采集废物堆场中心的样品 B.随机选择几个点进行均匀采样
C.采用网格采样法,根据废物堆场的异质性划分网格并分别采样 D.忽略异质性,按常规方法采样
正确答案:C
解析:当废物堆场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时,为确保样品代表性,应采用网格采样法。这种方法通过划分网格并分别采样,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废物堆场的整体特性,避免采样偏差。选项A和B都可能导致样品代表性不足;选项D忽略异质性则无法准确评估废物的整体特性。
24.固体废物样品保存时,为防止样品中的有机物被氧化,应采取哪种措施?
A.将样品置于强光下照射 B.将样品密封并置于避光、低温条件下
C.将样品与空气充分接触 D.将样品置于高温环境中
正确答案:B
解析:为防止固体废物样品中的有机物被氧化,应将样品密封并置于避光、低温条件下。避光可以减少光氧化反应的发生,低温则可以降低有机物的氧化速率。选项A的强光照射会加速有机物的氧化;选项C的与空气充分接触会增加有机物与氧气的接触机会,促进氧化反应;选项D的高温环境也会加速有机物的氧化。
25.在进行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监测时,若废物中含有挥发性有机物(VOCs),应如何处理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A.忽略VOCs的存在,仅监测其他有害物质 B.在采样和分析过程中采取密闭措施,防止VOCs挥发损失
C.将样品暴露在空气中以加速VOCs的挥发 D.使用普通采样和分析方法,无需特殊处理
正确答案:B
解析: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采样和分析过程中容易挥发损失,从而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监测时,若废物中含有VOCs,应在采样和分析过程中采取密闭措施,如使用密闭采样器、在分析过程中保持密闭环境等,以防止VOCs的挥发损失。选项A、C和D都可能导致监测结果偏低或不准确。
26.在固体废物监测中,针对固体废物的生物毒性测试,主要目的是评估什么?
A.废物的物理强度 B.废物对生物体的潜在危害
C.废物的化学稳定性 D.废物的热传导性
正确答案:B
解析:生物毒性测试是评估固体废物对生物体(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潜在危害的重要手段。通过模拟生物体在接触废物后的生理反应,可以判断废物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以及这些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程度。选项A的物理强度、选项C的化学稳定性和选项D的热传导性均不是生物毒性测试的主要目的。
27.生活垃圾特性分析中,对于垃圾的含水率测定,其结果主要用于评估什么?
A.垃圾的燃烧效率 B.垃圾的运输和储存成本
C.垃圾的降解速度 D.垃圾的回收价值
正确答案:B
解析:生活垃圾的含水率是影响其运输和储存成本的重要因素。含水率高的垃圾重量大、体积大,增加了运输和储存的难度和成本。因此,测定垃圾的含水率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运输和储存方案,降低处理成本。选项A的燃烧效率受垃圾的热值和燃烧条件影响;选项C的降解速度与垃圾的生物降解性相关;选项D的回收价值则与垃圾中可回收物的种类和含量有关。
28.在固体废物样品采集过程中,若废物堆场存在明显的分层和异质性,应如何制定采样方案?
A.仅在堆场表面采集样品 B.在堆场不同深度和位置分别采集样品,并混合均匀
C.随机选择一个点进行大量采样 D.忽略分层和异质性,按常规方法采样
正确答案:B
解析:当废物堆场存在明显的分层和异质性时,为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应在堆场不同深度和位置分别采集样品,并混合均匀。这样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废物堆场的整体特性,避免采样偏差。选项A仅采集表面样品可能忽略堆场内部的特性;选项C的随机大量采样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堆场的异质性;选项D忽略分层和异质性则无法得到准确的监测结果。
29.固体废物样品保存时,为防止样品中的微生物活动导致样品变质,同时避免微生物对后续分析产生干扰,应采取哪种措施?
A.将样品置于高温环境中灭菌 B.将样品密封并置于冷藏或冷冻条件下
C.将样品与消毒剂混合存放 D.将样品暴露在紫外线下照射
正确答案:B
解析:为防止固体废物样品中的微生物活动导致样品变质,同时避免微生物对后续分析产生干扰,应将样品密封并置于冷藏或冷冻条件下。冷藏或冷冻条件可以降低微生物的活性,延长样品的保存时间,同时避免微生物对后续分析产生干扰。选项A的高温环境会破坏样品的化学成分;选项C的消毒剂混合存放可能引入新的污染物;选项D的紫外线照射可能无法完全杀灭微生物,且可能对样品产生光化学反应。
30.在进行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监测时,若废物中含有多种重金属,且这些重金属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应如何进行综合评估?
A.仅对含量最高的重金属进行评估
B.对每种重金属分别进行评估,然后简单相加
C.综合考虑重金属的含量、毒性、相互作用及环境暴露途径,进行综合评估
D.忽略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仅关注单一重金属的影响
正确答案:C
解析:在进行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监测时,若废物中含有多种重金属,且这些重金属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应综合考虑重金属的含量、毒性、相互作用及环境暴露途径,进行综合评估。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重金属的危害性和潜在风险,为制定合理的污染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选项A和D都忽略了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选项B的简单相加无法反映重金属之间的复杂关系。
31.生活垃圾特性分析中,针对垃圾的灰分含量测定,其主要意义在于评估什么?
A.垃圾中有机物的比例 B.垃圾的燃烧后残留物量
C.垃圾的密度 D.垃圾的吸水性
正确答案:B
解析:灰分含量是指生活垃圾在高温下燃烧后剩余的无机物质的比例。测定灰分含量可以评估垃圾燃烧后的残留物量,这对于垃圾焚烧处理和灰渣处理具有重要意义。选项A的有机物比例与灰分含量相反,可通过100%减去灰分含量再减去水分含量等近似估算;选项C的密度与灰分含量无直接关联;选项D的吸水性也与灰分含量无关。
32.在固体废物样品采集过程中,为确保样品的均匀性和代表性,对于大体积的固体废物,应采取哪种采样方法?
A.随机采样法 B.分层采样法
C.系统采样法 D.四分法缩分
正确答案:D
解析:对于大体积的固体废物,直接采集整个废物样品是不现实的。因此,通常采用四分法缩分的方法,即将废物样品充分混合后,分成四等份,弃去对角线的两份,剩余两份再次混合并缩分,直至得到所需量的样品。这种方法可以确保样品的均匀性和代表性。选项A的随机采样法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废物的整体特性;选项B的分层采样法适用于有明显分层的废物;选项C的系统采样法适用于按一定规律分布的废物。
33.固体废物样品保存时,为防止样品中的易挥发成分损失,应采取哪种措施?
A.将样品置于阳光下照射 B.将样品密封并置于干燥环境中
C.将样品密封并置于低温条件下 D.将样品与吸附剂混合存放
正确答案:C
解析:为防止固体废物样品中的易挥发成分损失,应将样品密封并置于低温条件下。低温可以降低易挥发成分的挥发速率,从而延长样品的保存时间。选项A的阳光照射会加速易挥发成分的挥发;选项B的干燥环境可能导致样品中的水分蒸发,但无法防止易挥发成分的损失;选项D的吸附剂混合存放可能引入新的污染物或改变样品的化学成分。
34.在进行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监测时,若废物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应如何进行监测和评估?
A.忽略放射性物质的存在,仅监测其他有害物质
B.采用常规化学分析方法进行监测
C.使用专门的放射性监测仪器进行监测,并评估其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危害
D.将样品送至普通实验室进行放射性检测
正确答案:C
解析:若固体废物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应使用专门的放射性监测仪器进行监测,并评估其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危害。放射性物质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常规化学分析方法无法准确测定其含量和活性。选项A和B都忽略了放射性物质的特殊性;选项D的普通实验室可能不具备放射性监测的资质和能力。
35.生活垃圾特性分析中,针对垃圾的可生物降解性评估,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A.评估垃圾的燃烧效率 B.确定垃圾的最佳填埋深度
C.评估垃圾在自然环境中的分解速度和程度 D.测量垃圾的体积
正确答案:C
解析:生活垃圾的可生物降解性评估是指评估垃圾在自然环境(如土壤、水体等)中被微生物分解的速度和程度。这对于制定合理的垃圾处理策略(如堆肥处理、生物降解处理等)具有重要意义。选项A的燃烧效率与垃圾的热值和燃烧条件相关;选项B的最佳填埋深度受垃圾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环境因素影响;选项D的体积测量与可生物降解性无直接关联。
36.生活垃圾特性分析中,对垃圾热值的测定,主要作用是评估其什么特性?
A.物理形态稳定性 B.作为能源利用的潜力
C.生物降解速率 D.化学组成复杂性
正确答案:B
解析:生活垃圾热值是衡量垃圾燃烧时释放能量的指标,直接反映其作为能源利用的潜力。高热值垃圾适合焚烧发电等能源回收方式,而低热值垃圾则需结合其他处理技术。选项A的物理形态稳定性与热值无关;选项C的生物降解速率由有机物含量和微生物活性决定;选项D的化学组成复杂性虽影响热值,但热值测定本身是评估能源潜力的直接手段。
37.在固体废物样品采集时,若需监测废物中重金属的垂直分布特征,应采用哪种采样方法?
A.随机布点法 B.系统网格法
C.垂直分层采样法 D.梅花形布点法
正确答案:C
解析:垂直分层采样法通过在不同深度采集样品,可揭示重金属在废物堆体中的垂直迁移规律。重金属在填埋场等环境中可能因渗滤液下渗或化学反应发生分层富集,需通过垂直剖面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选项A、B、D均属于水平方向采样方法,无法反映垂直变化。
38.固体废物样品保存时,为防止样品中易氧化物质变质,应采取哪种措施?
A.充入氮气隔绝氧气 B.加入还原剂
C.冷冻保存 D.密封后置于阴凉处
正确答案:A
解析:易氧化物质(如硫化物、不饱和有机物)在氧气存在下易发生氧化反应,导致样品变质。充入氮气可有效隔绝氧气,延缓氧化过程。选项B的还原剂可能引入干扰物质;选项C的冷冻虽能抑制反应速率,但无法完全隔绝氧气;选项D的阴凉处保存仅能减缓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39.固体废物中有害特性监测中,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检测,需优先关注其什么性质?
A.水溶性 B.生物累积性
C.挥发性 D.酸碱性
正确答案:B
解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高毒性、长距离迁移性和生物累积性,其生物累积性会导致污染物在食物链中逐级富集,最终威胁人类健康。因此,监测时需优先关注其生物累积性。选项A的水溶性、选项C的挥发性和选项D的酸碱性虽影响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但并非POPs的核心危害特征。
40.生活垃圾特性分析中,对垃圾中塑料含量的测定,主要目的是什么?
A.评估垃圾的燃烧热值 B.预测垃圾填埋场的沉降速率
C.制定塑料回收政策 D.计算垃圾的含水率
正确答案:C
解析:塑料是生活垃圾中重要的可回收资源,其含量测定可为塑料回收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分析塑料种类和比例,可优化回收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选项A的燃烧热值受垃圾整体成分影响;选项B的填埋场沉降速率与垃圾压实度和有机物分解相关;选项D的含水率与塑料含量无直接关联。
下载地址
同类推荐
第10章试卷《环境监测(第三版)》王英健,杨永红主编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6月-ISBN:9787122228741-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
加入收藏第9章试卷《环境监测(第三版)》王英健,杨永红主编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6月-ISBN:9787122228741-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
加入收藏第8章试卷《环境监测(第三版)》王英健,杨永红主编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6月-ISBN:9787122228741-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
加入收藏第6章试卷《环境监测(第三版)》王英健,杨永红主编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6月-ISBN:9787122228741-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
加入收藏第5章试卷《环境监测(第三版)》王英健,杨永红主编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6月-ISBN:9787122228741-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
加入收藏第4章试卷《环境监测(第三版)》王英健,杨永红主编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6月-ISBN:9787122228741-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
加入收藏第3章试卷《环境监测(第三版)》王英健,杨永红主编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6月-ISBN:9787122228741-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
加入收藏第2章试卷《环境监测(第三版)》王英健,杨永红主编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6月-ISBN:9787122228741-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
加入收藏第1章试卷《环境监测(第三版)》王英健,杨永红主编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6月-ISBN:9787122228741-章节练习试题库下载
加入收藏